最高法院副院長張-軍介紹:這兩部司法解釋主要是針對偷稅、抗稅和騙取國家出口退稅犯罪,偷稅罪的犯罪主體不僅包括公司、企業等法人,也包括公民個人,尤其是公民個人的個人所得稅方面更要注意,為此司法解釋明確規定了偷稅罪的構成條件。(1)納稅人有“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賬簿、記賬憑證”、“在帳簿上多報支出或者不報、少到收入”、“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納稅”、“進行虛假納稅申報”或者“繳納稅款后,以假報出口或者其他欺騙手段,騙取所繳納稅款等行為之一;(2)不繳或者少繳應納稅款,偷稅數額占應納稅額的百分之十以上且偷稅數額在一萬元以上。這兩個條件同時具備,以偷稅罪定罪處罰。”
針對實踐中納稅扣繳義務人不依法履行代扣、代繳義務而損害納稅人利益,導致國家稅款流失嚴重等問題,這類問題在演藝界、體育界較為突出,司法解釋規定,扣繳義務人已經書面承諾代納稅人支付稅款的,應當認定為扣繳義務人已扣、已收稅款。書面承諾是認定是否構成犯罪的重要證據。
對于抗稅罪不以實際欠稅數額和欠稅比例為條件,只要具有規定的5種情形之一的抗稅行少,就會被處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拒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構成騙取出口退稅罪的,最高可處無期徒刑。
“四自三不見”是代理出口業務中常見的一種違規操作行為,即“在不見出口商品、不見供貨貨主、不見外商的情況下,允許或者放任他人自帶客戶、自帶貨源、自帶匯票、自行報關。”在這種違法經營過程中,有進出口經營權的公司、企業如果構成犯罪,司法解釋明確規定,對這類公司、企業及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均應追究刑事責任,同時規定,對于國家工作人員參與實施犯罪的,從重處罰。
副院長說,在全國范圍內開展打擊涉稅犯罪的專項斗爭,是當前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工作中的一項重要任務,不僅關系到稅收環境的治理,也同時關系到一個更為公平的法制環境的營造,嚴懲涉稅犯罪是守法企業和老百姓都非常歡迎和高興的事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在合同中分工責任不履行怎么辦
2021-01-30購房要注意的知識有哪些
2021-01-13聘用制解除合同多久
2021-03-07借款會有哪些要求
2020-12-11航班延誤保險賠償問題
2020-12-20什么是建筑工程保險
2021-01-16保險合同要如何訂立
2021-01-01法律對保險人答復義務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23保險合同的體現形式包含有哪些
2021-03-03人身保險時效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30【保險合同糾紛律師】保險人應對保險合同條款中的事實免責情形履行明確說明義務
2021-01-06民生人壽跨省理賠16萬
2020-11-27狀元紅兩全保險
2021-02-11保險人合同解除權的行使方式有哪些
2021-03-04法律對殘疾人投保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28保險合同包括哪些形式
2021-01-28被保險人在投保后應該承擔哪些義務
2020-11-18新保險法解釋有什么規定
2020-12-10掛靠車輛如何投保
2021-03-18保險代理人作出的口頭承諾對保險人是否具有約束力
20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