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社會,工作是每一個成年人都需要的,是人們生活的收入來源之一,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公司的員工在工作中會遇到一些困難,有時候甚至還會發生工傷。發生工傷后會由用人單位承擔一些費用,但是,工傷案件中如何確立勞動關系呢?那么,接下來小編將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一下工傷案件中應該如何確立勞動關系。
一、工傷案件中如何確立勞動關系呢
當前司法實踐中經常出現勞動者在勞動過程中受傷的情況,當向勞動保障部門申請認定工傷時,往往提交不出其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的證明材料,特別是在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而存在事實勞動關系的情形下更是如此。此時用人單位為逃避承擔賠償責任往往又否認雙方存在勞動關系,而在勞動關系未確定的情況下,勞動保障部門不予受理工傷認定,而是告知勞動者先向勞動爭議仲裁委申請仲裁確認雙方是否存在勞動關系。當勞動爭議仲裁委作出仲裁裁決后,如果雙方當事人有一方或雙方不服裁決而向法院起訴,那么法院是否受理該類案件在實務中存在很大分歧。
有觀點認為,在工傷認定中如需確認勞動者與用人單位是否存在勞動關系的案件法院不應受理,應當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即工傷認定部門)在工傷認定中解決,即確認勞動關系是否存在屬于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附屬職權。有觀點則認為,當事人要求確認工傷認定中是否存在勞動關系的案件在勞動仲裁受理后,如當事人不服裁決向法院起訴的,法院應當受理,此屬于確認立訴。
二、法律依據
第一,根據《工傷保險條例》(國務院令第375號),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受理工傷認定申請時,首先必須審核確定受傷職工與用人單位是否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因為工傷認定中受傷職工與用人單位是否存在勞動關系,直接關系著該傷害能否認定為工傷以及工傷責任的最終承擔者,所以勞動關系的確認是處理工傷爭議的前提條件和基礎。實踐中,不少工傷爭議的爭議焦點就集中在雙方當事人是否存在勞動關系這一問題上。遺憾的是,相關法律法規包括《工傷保險條例》均沒有對誰有權就是否存在勞動關系進行確認作出明確規定。
勞動保障部2005年5月25日發布的《關于確立勞動關系有關事項的通知》(勞社部發[2005]12號)第5條規定;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就是否存在勞動關系引發爭議的,可以向有管轄權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2005年4月14日,山東省勞動保障廳 ;關于轉發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關于實施(工傷保險條例)若干問題的意見》的通知 ;(魯勞社函[2005]135號)第2條規定: ;當事人提出工傷認定申請,由于其無法提供職工與用人單位之間存在勞動關系的有效證明,致使勞動保障行政部門難以進行工傷認定的,當事人可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對雙方是否存在勞動關系進行確定。 ;上述規范性文件雖然是規章,但足以說明勞動者向勞動仲裁機構申請仲裁確認勞動關系是有一定法律依據的。
第二,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18條規定,提出工傷認定申請應當提交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包括事實勞動關系)等證明材料。該條賦予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對勞動關系是否存在具有審查權,而非確認權。也就是說,確認勞動關系是否存在不是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的行政職權。根據第19條的規定,工傷認定部門的主要任務是對工傷事故進行調查核實,調查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原因以及職工傷害程度等基本情況,依照法定條件,確認是否屬于工傷或視同工傷,即對事故傷害性質進行 ;定性 ;。如果賦予工傷認定部門對勞動關系是否存在具有認定權,不但抹殺了工傷認定本身的特點和性質,也超出了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在工傷認定工作中的職責范圍。從目前人員編制、職能設置、經費來源來說,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實際上也是不可能包攬一切的。
第三,依照《勞動法》第83條 ;勞動爭議當事人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當事人就確認是否存在勞動關系問題向勞動仲裁機構申訴后,如果不服仲裁裁決,可在法定期限內向法院提起訴訟,法院應當予以受理,這顯然是確認立訴。因為我國勞動爭議處理機制實行的是勞動仲裁前置程序,且勞動仲裁也并非實行一裁終局制,如果法院不受理此類案件,那么仲裁裁決的效力就無法確定,勞動關系也就無法確認,勞動保障行政部門還是無法就工傷問題作出認定,勞動者的權益仍無法獲得保護,所以在仲裁已經受理的情況下,法院也應當受理此類案件,對勞動關系是否存在作出最終確認。 可能有人會擔心,如果法院受理此類案件,就可能存在須經過繁瑣冗長的程序,即工傷認定申請——勞動關系確認——仲裁——一、二審民事訴訟一一工傷認定結論——行政復議——一、二審行政訴訟,才能就工傷問題作出認定,不利于勞動者權益的及時保護。筆者認為,可能存在的冗長程序不應該成為法院不受理此類案件的理由。如果法院不受理,則勞動關系是否存在就無法最終確定,勞動保障部門又以此為由堅決拒絕作出工傷認定,那么勞動者的權益就更無法獲得保護,顯然對勞動者更為不利。如果法院受理此類案件的話,則勞動者至少還有獲得救濟的機會。
第四,可能有人認為,確認是否存在勞動關系不屬于最高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一)》(法釋[2001]14號)第1條規定的三種勞動爭議案件范圍,因而法院可以不受理。筆者認為,該司法解釋第1條規定的三種勞動爭議案件范圍僅是列舉式條款而非排他性條款,并不是說只有這三種糾紛屬于勞動爭議而將其他糾紛排除在勞動爭議案件范圍之外。確認勞動關系是否存在作為確認之訴,法院受理理所應當,且在司法實踐中已有先例。如當前大量存在的勞動者與用人單位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情況下發生的爭議,本應當首先確認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是否存在事實勞動關系,但法院均予以受理了,這足以說明法院是受理此類確認立訴的。
我國相關的法律并沒有明確具體的指出誰有權力確定勞動關系的存在與否。主流觀點認為,如果發生工傷的當事人要求確認是否存在勞動關系的,由勞動仲裁在解決工傷問題時一并解決。如果大家對于這個問題還有困惑的額,小編建議最好找一個專業的律師進行咨詢。
原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證明書是怎樣的
解除勞動關系通知書范本
如何收集證據證明勞動關系的存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東需要承擔什么責任
2020-12-10原產地標記與商標的區別
2020-12-13擔保人要對私下約定的利息負擔保責任嗎
2021-02-05能否直接執行反擔保財產
2021-01-23強奸罪需要什么證據才能定罪
2021-01-26交通事故處理收費標準
2021-03-22婚內出軌是否影響財產分割
2021-03-01挪用公款罪如何認定
2021-02-05商場衛生間受傷怎么辦
2021-02-09辦理產權證步驟是什么
2020-12-13勞動合同的變更
2021-01-31實習期三個月合同簽幾年
2021-01-082020員工勸退賠償標準是怎么規定的
2020-12-04超市的罐頭致我損害,能要求超市賠償嗎
2020-11-29什么是勞動爭議仲裁管轄
2020-11-25一裁終局不包含勞動糾紛嗎
2020-12-18人壽保險的類型具體有哪些
2020-12-25人身意外險理賠流程是什么
2021-03-12保險評估人的條件是什么
2020-12-01人身保險合同中代簽名法律后果有哪些
20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