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需要,勞務派遣開始不斷興起壯大,滿足了很多用人單位增減成員的改制需要,但是與此同時也出現了不少的勞動糾紛。現在公司、企業派遣勞動占比例相當大,但是待遇和低保卻偏低,如果一直這樣肯定會造成社會,那么派遣勞動關系屬于何種關系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一、勞務派遣的含義
勞務派遣是指勞務派遣單位與接受單位簽訂勞務派遣協議,由勞務派遣單位招用雇員并派遣該勞動者到接受單位工作,派遣勞動者受接受單位指揮監督,為接受單位提供勞動;派遣勞動者的接受單位因為勞動力的使用,按照勞務派遣協議向勞務派遣單位支付費用,派遣勞動者獲得就業崗位及工資、福利和社會保險待遇,勞務派遣單位從派遣業務中獲得收入的經濟活動。
勞務派遣現象由來已久,是非正規就業的一種重要形式。關于勞務派遣現象有多種術語表述,如有雇員租賃、雇員派遣、勞動派遣、勞動者派遣、人才派遣、人才租賃、勞動力派遣等。在我國《勞動合同法》(2007年6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通過,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中使用的術語是勞務派遣。上述若干術語雖然使用比較廣泛,但確有其需要推敲的方面。
(一)雇員租賃、人才租賃等術語,不考慮勞動者在勞動法律關系中的人格尊嚴和法律地位,將勞動者等同于物、等同于可以隨意支配的一種財產,有悖于現代文明的發展,是一個不妥當的術語。
(二)勞動派遣也不甚準確。勞動指的是勞動力的消費過程,是勞動者使用一定的勞動工具、作用于一定的勞動對象、生產某種使用價值的有目的的活動。勞動作為一種人的行為和社會過程,只能對其組織和管理,不能派遣。
(三)勞務派遣是一個有多種含義的術語。比較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含義有二:其一,勞務派遣泛指民事活動中的特殊的勞務關系;其二,特指勞動力市場中的組合勞動關系。在第一種含義中,勞務供給與勞務需求是兩個彼此獨立的民事主體,勞務供給主體無須成為需求主體的組織成員即可以供給勞務;勞務過程由勞務供給主體進行組織和管理,勞務供給過程中的主要勞動條件由供給主體負責;勞務需求主體所接受的是勞務行為的使用價值,即勞務成果,而不是依附在勞動者身上、可以讓渡的勞動力的使用權。在勞務派遣這種特殊的勞務關系中,勞務的供給者通常在勞務需求者的場所中實施勞務供給行為,勞務供給過程要受到需求主體某些規則的約束等;此外,勞務關系作為兩個或多個平等主體之間的經濟關系,一方供給勞務的使用價值,另一方支付勞務成果的對價,作為一種民事法律關系由民法調整,其典型表現形式是承攬合同。勞務派遣的第二種含義是指組合勞動關系。在組合勞動關系中存在的多重關系中的主要方面為勞動關系,應由勞動法調整。本節中的勞務派遣是指第二種含義。
《勞動合同法》使用勞務派遣這一術語在于在形式上突出了勞務派遣單位的全部業務對于被派遣勞動者的實際用人單位,即用工單位的服務性質。即使如此,因為勞務派遣的主要方面為勞動關系,故《勞動合同法》以特別規定的形式規范組合勞動關系中各主體的行為。
勞動力是寓寄在勞動者身體中的一種能力,在一定的社會經濟條件下,勞動力的所有者可以按照一定的價格將勞動力的使用權讓渡給勞動力的使用者——雇主,他能夠與工資相交換和被使用,但是不能派遣,因而,能夠派遣的只有勞動者。但是,在勞動經濟學的基本理論中,人們在明了勞動力的本質含義的基礎上,將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即勞動者亦稱之為勞動力,所以,《勞動合同法》使用勞務派遣等同于勞動力派遣。綜合上述分析,我們使用勞務派遣這一術語定義存在于勞動力市場上的前述現象。
二、勞務派遣的性質
相對于正規就業而言,勞務派遣是一種典型的非正規就業方式,在我國亦是一種新型用工方式,與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時期曾經存在的企業之間的職工借調有某些相似之處,但其性質截然不同。關于勞務派遣的性質,學界有不同的觀點,這里我們對此不做過多的討論。通過描述勞務派遣現象,可以將勞務派遣定性為是一種組合勞動關系。在勞務派遣中,存在著三種主體和三重關系。
三種主體是勞務派遣單位、接受單位和被派遣勞動者;三重關系是勞務派遣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的關系,勞務派遣單位與接受單位的關系和接受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的關系。
在勞務派遣中,勞務派遣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依法訂立勞動合同,建立勞動關系,即雇主是派遣單位,雇員是將被派遣的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之后,派遣單位將被派遣勞動者派遣到接受單位,勞動者在接受單位的組織管理下從事勞動。
勞務派遣的本質特征是雇用和使用相分離。派遣單位作為被派遣勞動者的雇主,雖然是勞動合同的一方當事人,但他只是形式上的雇主,因為他并不為勞動者提供真實的工作崗位和勞動條件,也不是勞動者實際勞動給付的對象。勞動者實際勞動給付的對象是勞動關系當事人以外的第三人——接受單位。
被派遣勞動者要為派遣單位的“客戶”即接受單位工作,成為接受單位勞動組織的成員,服從接受單位的指揮命令,遵守接受單位的內部勞動規則并實際給付勞動。派遣單位既然是勞動關系中的雇主,有義務向被派遣勞動者支付工資、繳納社會保險、提供福利待遇等。
接受單位作為實際得到勞動給付的一方,行使和承擔勞務派遣協議中規定的權利和義務,包括為勞動者提供實現勞動給付的工作崗位和其他勞動條件,進行勞動組織和監督管理、勞動安全衛生教育等,并承擔向派遣單位支付派遣費用的義務。
通過小編詳細的介紹,相信大家已經對派遣勞動關系屬于何種關系這一內容有所了解了。派遣的用工單位與被派遣勞動者都存在著勞動關系,但是這種勞動關系卻是不完整的。用工單位和勞務派遣單位簽訂的勞動派遣協議書可以使他們組成一種特殊的組合勞動關系。
原單位未解除勞動關系能否入職新單位
怎么可以確認與企業存在勞動關系
勞動者能否同時與多個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貸款有過逾期的可以作擔保人嗎
2021-01-29醫療事故索賠和解的處理程序有哪些
2020-11-28傷殘鑒定申請書格式是怎樣的
2021-02-11合同債權的訴訟時效問題
2020-11-25車禍受傷后的索賠流程
2020-11-20父母離異后誰是監護人
2020-11-20離異后親生母親是否具有法定監護權
2020-12-24母親能追要多年的贍養費嗎
2020-12-14廉租住房申請書怎么寫
2020-11-21房產證是夫妻名字抵押貸款需要兩人簽字嗎
2021-01-13爭議存在時是否可暫緩履行合同
2020-11-25法院保全房產能不能過戶
2021-01-17公司規章制度設立方法
2021-03-02競業限制單方簽字生效嗎
2021-03-05競業限制解除后是否要遵守保密協議
2021-03-21勞務外包員工解聘補償由誰支付
2021-03-03投資型保險購買注意事項
2021-01-28人身意外傷害的定義是什么
2021-01-13工廠火災保險能全賠嗎
2021-01-06貨車貨運出險如何理賠
202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