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關系是指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建立的權利義務關系,按照規定,勞動關系自用工之日建立。日常生活中,人們因為勞動關系糾紛,往往通過仲裁委員會處理和解決。勞動關系雖然屬于民事法律關系,但是兩者還是有一定區別的。那么勞動關系與民事關系的區別是什么?下面小編簡單給大家講一講。
一、勞動關系與民事關系的區別是什么?
1、不平等性。筆者稱之為決定性的因素,這是因為所有勞動關系與民事關系的不同,主要由其決定,由其產生。
(1)從實際情況來看,勞動者是相對過剩的社會弱勢群體,用人單位是相對經濟(包括科技等無形資產)實力較強具有承擔工作、生產、經營風險的法人單位。雙方總體上處于社會經濟地位強弱懸殊的不平等的地位。
(2)勞動關系雙方在實際生產工作中有明顯的管理與被管理的關系。
(3)從勞動成果分配上看,勞動者獲取的是工資報酬及福利待遇,用人單位則追求高額回報(除了投資成本回收,還無償占有了勞動者的剩余價值)。民事關系的建立則不是以經濟實力和社會經濟地位來決定,也沒有明確的管理與被管理、服從與被服從的關系,如果有成果分配,也是平等、合理的。
2、社會法律義務與風險責任不同。勞動關系中社會法律義務和風險責任主要由用人單位承擔,勞動者由于自身沒有能力或不愿去承擔這種義務和風險,只能以個人名義加入到用人單位。主要有生產過程中安全責任,勞動者的工作、失業、養老、醫療、生育保險,以及經營不善的后果等。民事關系中雙方的風險和責任以標的物所有權的轉移而轉移,沒有明顯的偏向性,一般也愿意并有能力各自承擔。
3、行政干預不同。勞動關系中勞動行政部門主要規范的是用人單位的行為,對用人單位的違法行為進行查處,民事關系中行政部門很少干預,即使有,也不是針對某一方的。
二、勞動關系的主體是什么?
勞動關系,是指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依法所確立的勞動過程中的權利義務關系。
1、用人單位,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同時。也包括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的。
2、勞動者,是指達到法定年齡,具有勞動能力,以從事某種社會勞動獲得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依據法律或合同的規定,在用人單位的管理下從事勞動并獲取勞動報酬的自然人(中外自然人)。
綜上所述,勞動關系隸屬于民事關系,勞動關系與民事關系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不平等性、社會責任不同、行政干預程度不同等方面。在處理勞動關系糾紛時,勞動行政部門會進行干預,從中調解,對用人單位進行處罰。而民事關系中涉及行政干預的不多,更多的是調解、仲裁和民事訴訟等。
哪些情形屬于事實勞動關系
如何確認勞動關系
怎么可以確認與企業存在勞動關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肇事糾紛有哪些處理方式
2021-02-01刑事自訴狀(樣式)是怎樣的
2021-01-30雇傭關系人身損害賠償規定是怎樣的
2021-01-18抵押物能否重復抵押
2021-02-15遲延交房訴訟時效怎么計算
2020-12-04老人如何確認監護人
2021-03-20重婚要負什么法律責任
2021-02-01夫妻沒有領結婚證小孩歸哪方撫養
2020-12-25主合同到期后還能簽擔保合同嗎
2021-03-22二次固定合同到期終止怎么賠償
2020-12-12在什么情形下,勞動合同終止?
2021-01-14勞務外包營改增如何繳納
2020-11-20勞動爭議管轄權是什么意思
2020-12-29勞動爭議業務提成算工資嗎
2021-03-21平安意外險幾時生效
2021-02-12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是什么
2020-11-28理財公司倒閉了怎么辦
2020-12-03在人身保險中應該規定哪些內容
2021-01-28解除保險合同通知書怎么寫
2021-01-11兩車撞痕不符保險理賠遭拒
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