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HR以及勞動者,對于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模式有一定的誤解或有一定的誤區,勞動者的權益即使被損害,自己也不知道,更加談不上維權。所以我們一起來了解代通知金的補償到底是企業或是勞動者,在什么情況下應該履行的賠償。企業能否扣除員工代通知金?勞動者在一定意義上作為弱勢群體怎樣更好的維護權益。
最初我國勞動法中并無“代通知金”的相應規定,目前也不是我國勞動法律中的一個正式名詞。所謂的“代通知金”源自于香港雇傭條例,意思是雇主或雇員只要給予對方通知期內雇員本應計算的工資額,就可無需給予通知而隨時終止合約。
后來深圳將該制度引進,在1994年頒布的《深圳經濟特區勞動合同條例》第十九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是應當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員工本人:
(一)員工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醫療期滿后不能在原單位工作的;
(二)員工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協商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議的。
用人單位按前款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未提前三十日通知員工的,應當支付該員工當年一個月月平均工資的補償金。由于“代通知金”在深圳的適用,逐漸也影響了其他省市,司法實踐中也逐漸適用了起來。
2007年,《勞動合同法》頒布,移植了該規定,在法律中確立了“代通知金”的制度?!秳趧雍贤ā分小按ㄖ稹笨梢院唵蔚睦斫鉃椤按嫱ㄖ诘慕痤~”,因此,有些媒體把“代通知金”寫成“待通知金”是不對的。
《勞動合同法》中對于解除勞動合同的規定共有六條,即第三十六條關于協商解除勞動合同的規定,第三十七條關于勞動者提前通知解除勞動合同的規定,第三十八條關于勞動者即時解除勞動合同的規定,第三十九條關于過錯性解雇的規定,第四十條關于非過錯性解雇的規定,第四十一條關于裁員的規定。法律并未規定每種解除合同行為均適用“代通知金”的規定。
《勞動合同法》只在第四十條中對“代通知金”進行規定。
《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后,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因此,“代通知金”僅在用人單位以上述三種理由解除合同且未提前30日書面通知時才能夠適用,如果用人單位解除合同不是上述三個理由的,或者是上述三個理由,但已提前30日書面通知勞動者,勞動者要求用人單位支付“代通知金”是無法得到法律支持的。
有人認為,《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一條關于裁員有“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的規定,如果用人單位未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是不是應當向勞動者支付“代通知金”?《勞動合同法》規定可用一個月工資代替通知期的僅限于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規定的三種情形,用人單位依據第四十一條規定裁員但未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的,屬于違法解除合同行為,用人單位應當承擔違法解除合同的法律后果,勞動者要求支付“代通知金”無法律依據。
實踐中有不少企業咨詢,如果勞動者未依據法律規定提前30天通知用人單位就擅自離職,用人單位能否也要求勞動者支付一個月工資標準的“代通知金”?關于這個問題,目前司法實踐中主流觀點是不支持,因為法律并未規定勞動者需支付“代通知金”,勞動者違法解除勞動合同承擔的是賠償責任,勞動合同法第九十條規定,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義務或者競業限制,給用人單位造成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但這個賠償責任能否實現,取決于用人單位的舉證,從實踐看,大多數情況下用人單位都無法舉證。
但以現階段的勞動合同法來說企業要扣除勞動者代通知金是沒有法律依據的,不受到法律的支持,但如果勞動者違反了勞動合同中的保密義務等給企業造成了一定的損失,勞動者是要承擔賠償責任的。所以勞動者要充分了解勞動合同法嚴格重守的同時如果用人單位提出無理要求也可以合法保護自己的權益不被侵害。
勞動合同法補償金是如何規定的
2020最新勞動合同法
勞動合同法關于試用期的條款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執業十余年,為1000 當事人提供了專業的法律服務。對于各類離婚、繼承案件均有豐富的辦案經驗,尤其擅長涉外婚姻家事案件。能夠抓住各方當事人的核心訴求,運用“訴訟 談判”雙管齊下的策略,推動問題的快速解決。性格平易爽朗、堅毅執著,辦案干脆利落、靈活機變,深受當事人青睞,結案后經常收到當事人的錦旗和感謝信。 重視婚姻家事領域的學術研究和探討,加入中國法學研究會,擔任第十一屆北京市律師協會民法專業委員會委員。參加相關的法律論壇,致力于婚姻家事領域的理論發展和實務操作。參與主編發布《婚姻家事法律服務行業白皮書》,為業內外人士提供專業數據和經驗參考。 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擔任寧夏回族自治區法律援助中心特聘講師,赴老年大學開展為老普法服務,深入社區開展普法講座,積極參與關愛自閉癥兒童公益活動。積極投身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北京人民廣播電臺等媒體普法節目錄制,為社會民眾普及法律。
法院公告費收費標準
2020-12-19離婚財產
2020-12-14怎么區分夫妻共同債務與夫妻個人債務
2021-03-20財產繼承遺囑模板
2020-11-18被扶養人生活費怎么計算
2021-01-02法律如何判定扶養關系
2021-01-22什么是婚姻自由原則
2020-12-01老人去世房產過戶有期限嗎
2020-11-25提出離婚賠償的條件需要哪些
2021-03-20證券監督管理條例具體有哪些
2020-12-15贈與合同是雙務合同還是單務合同
2020-11-18員工連帶刑事責任怎么處理
2021-02-14要辭職了領導不讓走怎么辦
2021-01-18人壽保險理賠時間是多久
2020-11-09什么是互碰自賠,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23海洋貨物運輸保險案例:貨運保險糾紛案
2021-03-10低廉團險理賠條件苛刻 7萬保單只賠2800元
2021-03-23無證駕駛出事故強制保險不應免
2021-01-18怎樣提高保險理賠效率
2020-12-01保險人在多少天內可以全額退款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