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什么情況下用人單位與勞動者解除合同需要支付代通知金,在法律中有明確的規定,但是有人會將代通知金與經濟補償混淆,值得注意的是,兩者在法律中的規定是不一樣的,含義也不盡相同,至于代通知金要不要像工資一樣繳納個人所得稅,讓小編來告訴大家代通知金的需要繳納個稅么?
一、代通知金的需要繳納個稅么?
代通知金是否要繳納個稅?如何繳? 首先確定代通知的性質,是工資還是經濟補償的范疇。 然后,根據不同的性質確定個稅的繳納方法。 本人覺得代通知金應該是經濟補償的的范疇。因為它是替代一個月的提前通知而支付的,不具有提供勞動給付報酬的工資的特點,更具補償的性質。而且也只有在解除勞動合同的時候才會支付。對勞動者而言,也是再次求職期間的生活保障費用。因此,應屬于經濟補償的范疇。 經濟補償金要不要繳納個稅呢?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征免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財稅[2001]157號和《關于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征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國稅發[1999]178號 的規定,要繳納稅。但其收入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征個人所得稅;超過的部分,采取按月均分的辦法,以個人取得的一次性經濟補償收入,除以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以其商數作為個人的月工資、薪金收入,按照稅法規定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個人在本企業的工作年限數按實際工作年限數計算,超過12年的按12年計算。
二、關于支付代通知金的法律規定?
《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需支付經濟補償的情形有很多種,但適用代通知金方式解除勞動合同的卻只有3種。該法第40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后,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1)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2)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3)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除此之外,無論是用人單位過失性辭退勞動者,還是經濟性裁員,或者其他情形解除勞動合同,均無須適用代通知金。
因此,有的勞動者在主張用人單位違法解除勞動合同并要求支付賠償金時,一并主張代通知金,這是沒有法律依據的。
代通知金,即代替通知金,是非法律用語,《勞動法》中沒有代通知金的概念。代通知金是香港和臺灣的說法,就是指用人單位在提出解除勞動合同或終止勞動合同時應該提前一個月通知的情況下,如果用人單位沒有依法提前一個月通知的,以給付一個月工資作為代替。
三、代通知金解除勞動合同應注意什么
雙方的勞動合同解除之日為通知領取額外一個月工資的代通知金當日,解除勞動合同的時間不需要計算到通知之日后的30天。
對于是采用提前30日書面通知方式解除合同還是支付代通知金后解除合同,選擇權在用人單位,用人單位可以根據勞動關系履行的實際情況作出自由選擇。
用人單位選擇額外支付代通知金解除勞動合同的,其額外支付的代通知金應當按照該勞動者上一個月的工資標準確定。《勞動法》對用人單位非過失性辭退只規定了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就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有些地區根據實際情況,以額外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提前通知金的形式而即時解除勞動者的勞動合同,也達到了比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關于代通知金,為了適應勞動關系雙方的需要,世界上也有一些國家使用這種做法,比如韓國。
綜上所述,代通知金本質上也是一種經濟補償,是為了能夠讓職工在新的求職期間獲得經濟保障,經濟補償根據相關也是要繳納個稅的,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代通知金的需要繳納個稅么的相關法律規定,如果對著方面還存有疑問的話可以咨詢當地的稅務部門哦,可以獲得更加準確的回答。
不繳納個稅的后果有哪些
個稅稅率是多少
解除勞動合同書簽字后還有經濟補償金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協議離婚請律師要收費嗎
2021-01-17行政案件律師收費標準
2021-01-09執行董事是什么意思
2020-12-01股權變更能否辦理土地抵押
2020-11-30欠條丟了有照片可以嗎
2021-03-25交通肇事車主的責任有哪些
2021-01-07開發商違約訂金能雙倍返還嗎
2020-12-20刑事賠償計算標準
2020-11-21十級傷殘能要求贍養費嗎
2021-02-27訴訟費是否也要承擔連帶責任
2020-11-13女人出軌男人打死不離婚,女方如何起訴離婚
2021-02-19申請財產保全需要多少費用
2021-03-06分公司簽定擔保合同有效嗎
2021-01-04單位集資房屬于什么類型的房子
2021-02-08企業分立合并后需要變更勞動合同嗎
2021-02-09締約過失責任是否適用勞動關系
2021-01-14產品責任保險責任范圍
2021-02-08飛機航空管制延誤賠償
2020-11-20購車險小心“高投低賠”
2020-12-17人身保險合同效力的中止與復效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