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在一個公司有一個公的規章制度,員工一般在進入公司之前都是簽訂勞動合同的,如果發生任何事情,雙方都可以有權力追究責任,一般員工在辭職之前都會提前一個月說,那如果員工說走就走呢,那就來了解一下公司的員工即辭即走可以扣代通知金嗎?下面就來聽聽小編的看法。
一、公司的員工即辭即走可以扣代通知金嗎?
1、需要看是否給企業造成了損失
2、如果員工沒有通知企業立即走了,且沒有給企業造成損失,企業是不能扣員工工資的
3、如果員工沒有通知企業立即走了,且給企業造成損失的,應該賠償企業損失,如果工資額不能相抵,應該向勞動部門仲裁或者提起訴訟,追加賠償。
4、但如果員工提前一個月通知企業,且到期后離職的,無論是否給企業造成損失都不需要支付賠償金。
二、公司決定解散,但未提前通知勞動者,是否可以要求補償代通知金?
我國《公司法》的規定與前述的程序基本一致。《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四條規定:“公司因本法第一百八十一條第(一)項、第(二)項、第(四)項、第(五)項規定而解散的,應當在解散事由出現之日起十五日內成立清算組,開始清算?!馄诓怀闪⑶逅憬M進行清算的,債權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指定有關人員組成清算組進行清算。人民法院應當受理該申請,并及時組織清算組進行清算?!边@說明解算并不導致公司的消滅,只是清算的開始,而且清算是必經的程序?!豆痉ā访鞔_規定在清算期間,公司仍然享有一定的權利能力,《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七條規定:“清算期間,公司存續,但不得開展與清算無關的經營活動。”清算期間,公司仍然存續,只不過權利能力受到限制,只能從事與清算有關的經營活動,以了結債權債務。《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九條規定:“公司清算結束后,清算組應當制作清算報告,報股東會、股東大會或者人民法院確認,并報送公司登記機關,申請注銷公司登記,公告公司終止?!薄吨腥A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第四十五條規定:“經公司登記機關注銷登記,公司終止。”由此可見,公司法人資格消滅的真正標志是公司注銷登記,而不是股東會解算公司的決議,股東會解算公司的決議只是公司法人資格消滅的程序的開始。對于清算中的公司,通常認為其是清算法人,在此期間,清算組作為其代表人。
從事實上來說,如果在股東會做出解散公司決議的時候,勞動合同終止,則會對勞動者極為不利。因為在清算期間,公司依然存續,并能從事清算范圍內的業務活動,其作為勞動法律關系主體的資格并未消滅。而且,在清算期間,勞動者可能仍要付出勞動,但如果勞動關系在此之前終止的話,則勞動者的利益很難得到充分的保護,所以,應將勞動合同的效力維系到公司注銷登記,公司法人資格終止之時?! ?/p>
但并不是所有的公司解散的情形必然導致勞動合同的終止,比較典型的情況是公司合并和分立,《公司法》規定公司解散的原因之一是公司合并或者分立。在此情形下,勞動合同應該由分立或者合并后的公司承繼?!秳趧雍贤ā返谌臈l規定:“用人單位發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況,原勞動合同繼續有效,勞動合同由承繼其權利和義務的用人單位繼續履行?!敝匀绱耍且驗樵诠竞喜?、分立的情形下,雖然原有公司法律人格消滅,但其權利和義務由新的公司承受,這與勞動法律關系的一方主體消滅而使勞動合同不得不終止的情形有本質的不同。
那么在分公司被本公司解散的情形下,勞動合同是否終止呢?假設A公司設立的分公司持有營業執照,在分公司工作的員工均與分公司簽訂了勞動合同,當A公司決定“撤銷”該分公司時,分公司簽訂的勞動合同可以終止嗎?對此問題,我們必須要明確A公司決定“撤銷”該分公司和《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四條規定“用人單位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中的撤銷不是同一個概念,后者指的是用人單位因為某些違法情形被有權的機關依法撤銷,其與企業依據自己的意志“撤銷”自己的分支機構不是一回事,因此其不應適用“用人單位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勞動合同自動終止的規定。另外,從公司法理論上來講,分公司并非獨立的法人,其沒有獨立的財產,分公司的業務、人事、資金均受本公司的管轄和安排,當總公司撤銷分公司時并不影響本公司的存續,也不存在使本公司法律人格消滅的情形,因此在此情形下勞動合同也不會自動終止?! ?/p>
(一)職工是否可以對公司解散提出異議或要求額外賠償?
當股東做出解散公司的決議,職工是否可以對公司解散提出異議呢?尤其是當職工屬于《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的因工致殘、患病正在休醫療期、女職工在三期等情況時。
應該說職工對股東(大)會決議解散公司不可以提出異議的,原因在于股東是公司的所有者,而股東會和股東大會分別是公司的最高權力機關,因此其有權作出解散的決定,并且根據《公司法》的規定,公司的解散決議要求多數同意,已經體現了大多數股東的意志?! 木唧w的法律規定來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的是不得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我國勞動法律對勞動合同解除和勞動合同終止是分別規定的,處于特定情形下的職工不得解除勞動合同適用的是勞動合同解除的情形,而公司解散是勞動合同終止的法定情形。而且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五條的規定,只有在勞動合同期滿終止時,勞動合同才延續到《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二條規定的情形消失時為止?! ?/p>
但這不意味著公司解散時就可以對員工的利益置之不理,相反,公司在解散時對職工的利益應該負有特別的照顧義務,尤其是對工傷職工和處于“三期”的女職工。之所以如此,很重要的原因是公司和職工之間的特殊關系;以及由此衍生的公司對職工的社會責任。股東出資成立公司的目的是為了獲取利潤,股東是公司的所有者。但公司的利潤和股東的收益是由職工創造的,而對很多職工來說,公司是他們的依靠,所以兩者存在一種共生的關系。當公司營利的時候,職工創造的利潤歸公司和股東所有,而當公司因經營不善或者其他原因解散時,很多職工因此喪失了主要的經濟來源并面臨著重新開始生活的壓力,如果對職工利益不管不顧對職工來說是不公平的,也會給社會帶來不安定的因素。根據企業社會責任理論,企業也應對作為利益相關者之一的職工給予更多的保護。有人甚至認為職工應當享有剩余管理權和剩余索取權,因為職工以其人力資本對企業做專有性投資,并承擔企業的風險,所以他們也是企業的所有者,公司存在的目的是為了使所有人的利益最大化。 ○11也正因為如此,《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規定,因用人單位解散致勞動合同終止的,應當支付經濟補償金。工傷職工和處于“三期”的女職工相比一般職工來說,處于更弱勢的地位,在公司解散時,理應給予這些職工法定經濟補償金以外的補償。《勞動合同法》關于處在這些情形下的職工不得解除勞動合同的規定也是因為這些職工需要特別的保護,因此,在公司解散、勞動合同終止的情形下,這些職工也應該獲得額外的補償?! ?/p>
相關的一些規定也肯定了處于特定情形下職工的額外補償請求權,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用人單位依法終止工傷職工的勞動合同的,除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支付經濟補償外,還應當依照國家有關工傷保險的規定支付一次性工傷醫療補助金和傷殘就業補助金。”有些地方對非因工負傷在醫療期內的職工和處在“三期”的女職工的額外補償做了一些規定,如無錫市《對“關于外資企業依法破產、解散時醫療期內職工和懷孕期、產期、哺乳期內的女職工勞動關系及相關待遇處理的請示”的復函》規定:“一、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在醫療期內的,可以終止勞動合同。對被終止勞動合同的人員,……發給醫療補助費,并按其在剩余醫療期內應享受的病假工資(疾病救濟費)總額,由企業一次性支付。”《江蘇省勞動仲裁案件研討會紀要》第七條規定:“用人單位解散,或被依法撤銷是終止勞動合同的法定情形。故用人單位出現上述終止勞動合同的情形后,亦應終止“三期”女職工的勞動合同,并依據規定支付女職工經濟補償金。為保護女職工的合法權益,從有利于勞動者的原則出發,用人單位應一次性支付女職工三期內的生活費、產假工資、生育費用等?!薄豆痉ā芬惨蠊驹诮馍r,必須優先支付職工工資、社會保險費用和法定補償金?!?2并且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社會保險費用和法定補償金處于非常優先的位置,僅次于公司的清算費用,而優先于稅務、一般債權。現在存在的問題是各地的規定都不一致,而缺乏統一、明確的做法。
(二)、對《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辦案規則》第八條的理解
雖然說法律對勞動者的權益已經作了相對周延的規定,但當公司決議解散,勞動者利益未得到有效保護,或者在公司登記注銷后合法權益沒有得到滿足時,在勞動仲裁中無法確定被申請人時,勞動者應該怎么樣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呢?《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辦案規則》第八條規定:“發生爭議的用人單位被吊銷營業執照、責令關閉、撤銷以及用人單位決定提前解散、歇業,不能承擔相關責任的,依法將其出資人、開辦單位或主管部門作為共同當事人。”
當用人單位是公司的時候,這樣一種規定有與公司法基本原理相悖的嫌疑。○13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一規定會刺激勞動者在任何情形下都以出資人、開辦單位或主管部門為被申請人,以增加獲得救濟的幾率。從理論上來說,這一規定會對此公司制度造成很大的沖擊。事實上,在公司決議解散并進行清算的情形下,由于公司法律人格并未消滅,法律賦予清算人在此期間作為公司代表人的地位,我國的相關法律規定也承認了清算人的訴訟主體地位。因此,在此情形下,適當的訴訟主體應當是清算人,而不是出資人、開辦單位或主管部門。
但是,這樣一個規定的立法本意是好的,尤其是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其目的在于防止一些公司逃避責任。而且將用人單位和該用人單位的出資人、開辦單位或主管部門作為共同當事人,有利于更充分地保護勞動者權益。并且公司的有限責任和獨立責任并非不存在例外,因為公司制度的優點就是其有限責任和獨立責任,這就難免會有人利用公司制度的這一優勢來逃避應當承擔的責任,這也是公司法“刺破公司面紗”制度存在的原因。當股東利用公司有限責任逃廢債務時,突破公司有限責任的限制,由股東個人承擔責任。我國《公司法》也規定了“刺破公司面紗”制度,該法第20條規定:“公司股東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逃避債務,嚴重損害債權人利益的,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責任。”
將該制度推而廣之適用于公司利用有限責任逃避對職工的義務是否有必要呢?作為公司的債權人,其還可以要求公司為其債務提供擔保,并對公司的財產處分行為享有代位權和撤銷權。在公司逃廢債務時,可以要求股東承擔責任。盡管《公司法》規定勞動者的勞動報酬、社會保險費用和法定補償金處于非常優先的位置,僅次于公司的清算費用,而優先于稅務、一般債權。但當公司不履行這些義務或者公司人格滅失的時候,并無適當的制度使勞動者獲得有效的救濟。因此,在用人單位不能承擔責任時,由其出資人、設立單位或主管單位承擔責任有一定合理性和必要性,這對于保護處于弱勢地位的勞動者有積極意義。但必須要嚴格適用條件,以避免對公司制度的巨大沖擊?! ?/p>
就這一規定的具體適用來說,還有一些問題需要澄清,首先應該明確的是適用的標準,即在何種情形下可以要求出資人、設立單位和主管單位承擔責任。根據這一規定,其具體標準是用人單位“不能承擔相應的責任”。具體來說,該不能的情形可以包括股東在決議解散公司之前轉移財產,使公司成為一個空殼,以致職工不能獲得相應的勞動報酬、社會保險和法定補償金;或者在公司解散后,惡意處置公司財產;或者未經依法清算,以虛假的清算報告騙取公司登記機關辦理法人注銷登記。
另外一個需要明確的概念是共同當事人,在公司解散的情形下,共同當事人指的是誰呢?恐怕要區分不同的情況。在公司解散后、注銷登記前,清算人是適格的訴訟主體,在此情形下,勞動者可以選擇將清算人作為被申請人或者將清算人和出資人、設立單位或主管單位作為共同被申請人。在公司注銷登記的情形下,因為公司法律人格消滅,勞動者只能將出資人、設立單位或主管單位作為被申請人申請仲裁?! ?/p>
還應該明確的一個問題是當勞動者將用人單位和其出資人、開辦單位或主管部門作為共同當事人申請仲裁時,仲裁庭是否有權拒絕勞動者將出資人、開辦單位和主管部門作為當事人?答案是肯定的,因為該規定明確只有在用人單位不能承擔責任的時候才可以將出資人、開辦單位或主管部門作為共同當事人,這一規定比勞務派遣中將用人單位和用工單位作為共同當事人的規定要嚴格。對此作出適當的限制也有利于抑制前述的該規定對公司制度可能的破壞作用。因此,根據該規定,勞動者有權追加出資人、開辦單位或主管部門為共同當事人,但是否適當或者準許則由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決定?! ?/p>
(三)、因公司解散終止勞動合同的程序
在勞動合同因公司解散終止的過程中,作為用人單位的公司應該履行以下的程序:通知,優先支付勞動報酬、社會保險費用、法定補償金,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 ?/p>
在股東決議解散公司的情形下,用人單位必須履行通知或告知的義務,《勞動合同法》第四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依法建立和完善勞動規章制度,保障勞動者享有勞動權利、履行勞動義務。用人單位在制定、修改或者決定有關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職工培訓、勞動紀律以及勞動定額管理等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項時,應當經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提出方案和意見,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平等協商確定。在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實施過程中,工會或者職工認為不適當的,有權向用人單位提出,通過協商予以修改完善。用人單位應當將直接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的規章制度和重大事項決定公示或者告知勞動者?!惫镜慕馍㈥P系到勞動者的重大利益,因此公司理應履行相應的通知義務,在此過程中,涉及到公司職工的安排的方案應該經職工討論?! ?/p>
支付勞動報酬、社會保險費用和法定補償金,用人單位決議解散公司應當依法支付勞動報酬,《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九條規定:“勞動關系雙方依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用人單位應在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時一次付清勞動者工資?!币虼?,在公司解散勞動合同終止的情形下,用人單位應該支付工資。根據《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七條的規定:“公司財產在分別支付清算費用、職工的工資、社會保險費用和法定補償金,繳納所欠稅款,清償公司債務后的剩余財產,有限責任公司按照股東的出資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東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公司必須依法支付相應的社會保險費用和經濟補償金。支付經濟補償金的依據是《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和第四十七條?! ?/p>
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勞動合同法》第五十條規定:“用人單位應當在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時出具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證明,并在十五日內為勞動者辦理檔案和社會保險關系轉移手續?!?/p>
綜合上面所說的,公司的員工即辭即走可以扣代通知金嗎?這就要看員工給公司帶來了有沒有什么損失了,如果帶來了損失就可以要求扣代通知金,如果沒有,就沒有權力扣代通知金,所以大家做事還是要有責任心,不管怎么樣都要根據正常的法律程序走,要提前通知。
代通知金的計算標準是什么
代通知金需要包括社保嗎?
協商解除要支付代通知金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指導人民調解工作的機構有哪些
2021-01-26公司搬遷怎么給補償金
2020-12-09強制傳喚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2021-02-12夫妻債務,法律規定解讀
2021-02-01再次指定管轄禁止
2021-01-21收到執行裁定書怎么辦
2021-02-20該怎樣辦理婚前財產公證
2021-02-01單位不經本人同意調動部門違法嗎
2021-01-25湖南省疫情期間工資如何發放
2021-02-13飛機延誤一天賠償多少
2021-02-23保險公司是否有權要求退賠保險賠償金
2021-03-13如何區分人身保險與財產保險
2021-02-15保險公司不認拖車費怎么辦
2021-01-31上了全險 為什么保險公司不賠?
2021-01-20龍卷風造成的損失保險公司賠嗎
2021-03-02保險的合同要注意哪些問題才能避免糾紛
2021-03-17何為出口產品責任保險?
2020-11-08出讓土地自建房違法嗎
2021-01-16土地出讓費應該誰出
2020-11-22承包土地轉讓合同怎么寫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