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員工入職一家公司進行工作時,該公司需要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該勞動合同對于員工的工作內容以及工作報酬等細節問題要做出明確的規定。產生勞動關系之后,用人單位不能隨意與員工解除勞動關系,除非能夠證明員工存在違反公司規定的行為,如果雙方出于協商一致的前提,是可以解除勞動關系的,那么關于解除勞動關系的決定范本怎么寫?
關于解除勞動關系的決定范本怎么寫?
解除勞動合同決定書范本
甲方:
法定代表人:
乙方姓名:
住址:
身份證號碼:
甲、乙雙方依照《勞動合同法》及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遵照平等自愿、誠實信用、協商一致的原則,經過充分協商,就雙方解除勞動關系有關事宜達成協議如下,并承諾共同遵守:
一、甲、乙雙方于x年x月日簽訂勞動合同,合同期限屆滿日為x年x月x日。現雙方友好協商決定不再續訂新的勞動合同,雙方勞動關系于合同期限屆滿日正式解除。
二、在互諒互讓的基礎上,經雙方協商一致,由甲方支付乙方一次性經濟補償金等各種費用共計人民幣元(大寫)
三、上述補償費用在本協議簽訂后三日內由甲方一次性支付給乙方。乙方應在收款前按甲方規定辦理完結工作交接手續。
四、本協議簽訂后,甲、乙雙方的權利義務即行終止,乙方不得以任何理由再要求甲方承擔任何費用和責任。
五、甲、乙雙方應遵守本協議之約定,否則由違約方向守約方支付相當于上述補償費用雙倍的違約金。
六、雙方已經結清工資、獎金、津貼、補助、加班費、社保費等所有債權債務,雙方已經沒有任何的經濟關系。
七、本協議一式兩份,甲、乙雙方各執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八、本協議經甲、乙雙方簽字或者蓋章后即生效。
甲方:
法定代表人或代理人簽字:
乙方簽字:
簽訂日期:年月日
勞動合同的解除
勞動合同的解除是勞動合同效力的提前終結,往往是當事人雙方在簽訂勞動合同時無法預料的,可能會給當事人造成損失,因此勞動合同在依法解除時,員工可依法獲得經濟補償金。
就勞動合同的終止而言,員工一般對合同的終止是可以預見的,即使勞動合同中約定的終止條件到來的具體日期不確定,但是畢竟條件一旦滿足,就會立即發生終止效力。因此《勞動法》沒有將勞動合同的終止作為支付經濟補償金的一種情況。
(一)勞動合同的合意解除
經勞動合同當事人協商一致,勞動合同可以解除
(二)勞動者提前通知解除
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
(三)勞動者隨時通知解除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勞動者可以隨時通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
1、在試用期內的;
2、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勞動的;
3、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支付勞動報酬或者提供勞動條件的。
(四)用人單位“無過失性解除”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是應當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
1、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2、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3、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當事人協商不能就變更勞動合同達成協議的。
用人單位解除合同未按規定提前三十日通知勞動者的,自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內,用人單位應當對勞動者承擔勞動合同約定的義務。
(五)用人單位“過失性解除”
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隨時解除勞動合同:
1、在試用期間被證明不符合錄用條件的;
2、嚴重違反勞動紀律或者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的;
3、嚴重失職,營私舞弊,對用人單位利益造成重大損害的;
4、被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的;
5、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六)用人單位不得解除情形
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不得解除勞動合同:
1、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并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
2、患病或者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
3、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內的;
4、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七)經濟性裁員
用人單位確需依法裁減人員的,應當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意見。用人單位的裁員方案應當在與工會或者職工代表協商采取補救措施的基礎上確定,并向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報告。
用人單位實施裁員方案,應當提前三十日通知工會和勞動者本人。
用人單位依據本條規定裁減人員,在六個月內錄用人員的,應當優先錄用被裁減的人員。
( 八)工會對勞動合同解除的監督
用人單位單方面解除職工勞動合同時,應當事先將理由通知工會,工會認為用人單位違反法律、法規和有關合同,要求重新研究處理時,用人單位應當研究工會的意見,并將處理結果書面通知工會。
(九)解除勞動合同的舉證責任
因用人單位作出的開除、除名、辭退、解除勞動合同等決定而發生的勞動爭議,用人單位負舉證責任,舉證不能或不充分的,人民法院或勞動爭議仲裁機構可予撤銷用人單位的決定,用人單位應賠償勞動者損失。
此外,《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二十三條規定:“勞動合同期滿或者當事人約定的勞動合同終止條件出現,勞動合同即行終止。”勞動部1995年8月4日發布的《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38條規定:“勞動合同期滿或者當事人約定的勞動合同終止條件出現,勞動合同即行終止,用人單位可不支付勞動者經濟補償金。國家另有規定的,可以從其規定”。由此可以看出,終止勞動合同時,用人單位可以不支付經濟補償金。但當事人雙方在勞動合同中約定的終止條件,不能與解除條件相重合,否則這一約定無效,當事人仍然可以按解除合同來對待。
如果用人單位和勞動者能夠協商一致,則可以進行勞動關系的解除,勞動關系解除決定中應該包括用人單位對于員工經濟損失的賠償標準。如果勞動者出于對工作內容以及待遇等問題的不滿意提出解除勞動關系,則應該提前至少三十天告知用人單位。
2020最新勞動合同法全文
簽訂勞動合同后可以辭職嗎?是否需要賠償公司損失
什么是無效勞動合同,有哪些表現形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對于公民扭送的套路貸犯罪案件應當立即受理嗎
2021-03-24兩高關于辦理刑事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
2020-11-29政府違法征地,如何避免低價被動簽約
2021-02-08國家法律對保護婦女的人身權利有何具體規定?
2021-02-16中小企業的法律風險及防范對策是什么
2021-01-06知識產權一般幾年過期
2021-03-02最高法立案必須要身份證號碼嗎
2021-01-09殘幣、污幣如何正確兌換
2021-02-10第一次入職的就業證如何辦理
2020-11-13脫崗可以辭退嗎
2021-02-03實習期間的駕照可以租車嗎
2020-12-28勞動爭議調解和仲裁分別應在多長時間內解決
2020-11-22勞動糾紛如何處理
2020-12-30兒童意外險可以賠付別人嗎
2021-02-02商務旅行人身意外傷害險是否屬于稅前扣除的范圍
2020-11-23被保險人違反及時報案的保險義務是否應該承擔責任
2021-01-27保險合同變更必須采用的口頭的形式嗎
2020-12-25保險保全業務流程是什么
2021-03-01汽車追尾事故理賠是怎樣進行的
2020-12-25更換駕駛員報保險屬于騙保嗎
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