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如果用人單位在沒有通知勞動者的情況下就解除了勞動合同,那么用人單位是一定要賠償給勞動者代通知金的,那么離職代通知金個稅怎么扣?一般是按照賠償的工資,按比例來收取個人所得稅,那下面就來聽聽小編的看法。
如果是解除勞動關系的經濟補償,是按照賠償幾個月的工資,按月均分之后按月收取。
根據《個人所得稅法》
第四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免納個人所得稅:
一、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部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以上單位,以及外國組織、國際組織頒發的科學、教育、技術、文化、衛生、體育、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獎金;
二、國債和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利息;
三、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的補貼、津貼;
四、福利費、撫恤金、救濟金;
五、保險賠款;
六、軍人的轉業費、復員費;
七、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干部、職工的安家費、退職費、退休工資、離休工資、離休生活補助費;
八、依照我國有關法律規定應予免稅的各國駐華使館、領事館的外交代表、領事官員和其他人員的所得;
九、中國政府參加的國際公約、簽訂的協議中規定免稅的所得;
十、經國務院財政部門批準免稅的所得。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三千五百元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一
(工資、薪金所得適用)
級數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
1不超過1500元的3
2超過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10
3超過4500元至9000元的部分20
4超過9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25
5超過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 30
6超過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 35
7超過80000元的部分45
(注:本表所稱全月應納稅所得額是指依照本法第六條的規定,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三千五百元以及附加減除費用后的余額。)
代通知金的解決糾紛是怎么樣的?
在用人單位依法解除勞動合同時,可以用多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不是30天工資)代替這個提前通知期,主要是為了補償勞動者在失業時重新尋找工作所需要的時間的利益。但是如果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行為不合法,則其法律后果是解除勞動合同的決定被撤消,繼續履行勞動合同。那么此時不存在是否支付代通知金的問題。但如果勞動者要求支付經濟補償金,此時的經濟補償金按照《勞動合同法》第八十七條 用人單位違反本法規定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應該雙倍支付經濟補償金,但是否應該支付代通知金呢?這個問題我將另外撰文說明!
其實以上兩種代替通知金在北京市自2003年開始就同時適用了,“解除勞動合同的代通知金“在北京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委員會《關于勞動爭議處理工作若干問題的意見》 京仲委字[2002]12號第25條:“用人單位依據《勞動法》第二十六條解除勞動合同,但未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勞動者對此不服,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如何處理?仲裁委員會應審查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是否符合《勞動法》第二十六規定的條件,如符合,則對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決定予以支持。但解除勞動合同的時間應認定為用人單位作出解除決定后的第三十日,并裁決該用人單位承擔未提前三十日通知而給勞動者造成工資收入損失的賠償責任。”
終止勞動合同的代通知金在《北京市勞動合同規定》的第40條和第47條予以了規定。
代通知金的工資標準是解除勞動合同時上一個月的工資標準確定,法律依據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二十條“用人單位依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條的規定,選擇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解除勞動合同的,其額外支付的工資應當按照該勞動者上一個月的工資標準確定。”
綜合上面所說的,代通知金對于勞動者來說是特別重要的,因為這是勞動者應該得到的損失,因此,離職代通知金個稅怎么扣?就要看你每個月工資是多少,根據工資的比例來進行收取,所以,對于簽了勞動合同的雙方來說,一定不要去違反勞動合同,這樣就會賠償對方的損失。
開除員工是否有代通知金?
代通知金需要包括社保嗎?
代通知金的計算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父母追索贍養費的條件
2021-02-27部分遺囑繼承人放棄繼承 遺產該如何分配
2021-03-21哪些情況下可以適用民事司法賠償
2021-02-11怎么取保候審?取保候審的條件有哪些?
2021-03-02探望權如何中止
2020-11-20父母贈予安置房能收回嗎
2020-12-05商標侵權是否必須要物證
2021-02-19訴訟保全擔保怎么寫
2021-01-06房產他項之后還能債權轉讓嗎
2021-03-19不繳納工會費還可不可以享受工會的權利
2021-03-10實習期被公司開除有補償嗎
2021-02-06適用保險合同解釋原則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14農村小額人身保險是什么意思
2020-11-21保險合同成立超過兩年隱瞞病情能獲得賠償嗎
2021-01-0770歲老人被打失去勞動力怎么賠嘗
2021-03-02無保險是車輛事故責任加重的條件嗎
2021-02-09化名保單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22轉讓保險標的要注意的法律問題
2021-01-22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保險法》等五部法律的決定
2021-01-22企業未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用將面臨哪些勞動用工風險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