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世界發達國家相比,電子商務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電子商務引發的稅收問題還不突出,我國尚沒有對付電子商務的稅收規定。從長遠來看,電子商務是未來貿易方式的發展方向,對經濟增長和企業競爭有巨大影響。我國應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抓住機遇,積極研究電子商務的稅收政策。
(一)借鑒國外經驗,確定我國電子商務的稅收原則
筆者認為,在確定我國電子商務稅收原則時,應當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并參照世界各國的共同做法來進行。具體而言,這些原則主要包括:1、稅法公平原則。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興的貿易方式,雖然是一種數字化的商品或服務的貿易,但它并沒有改變商品交易的本質,仍然具有商品交易的基本特征。因此,按照稅法公平原則的要求,它和傳統貿易應該適用相同的稅法,擔負相同的稅收負擔。確立稅法公平原則的目的在于支持和鼓勵商品經營者采取電子商務的方式開展貿易,但并不強制推行這種交易的媒介。同時,確立稅法公平原則意味著只是要求對現行的稅法進行修改,擴大稅法的適用范圍和解釋,將以數字交易的電子商務納入到現行稅法的內容中去,使之包括對數字交易的征稅。
2、稅收中性原則。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電子商務在我國僅是一個開始,稅收政策不能成為阻礙電子商務健康發展的障礙,征稅不能影響企業對貿易方式的選擇。在這種情況下,在電子商務的發展初期不應開征新稅或附加稅,而主要通過對現行稅制要素的重新界定來處理電子商務引發的稅收問題。
3、維護國家稅收權利原則。在電子商務中,發達國家多為“強勢國”,而發展中國家多為“弱勢國”。以美國為首的一些發達國家強調稅法的“屬人原則”而弱化稅法的“屬地原則”,意在“以強凌弱”,侵蝕和剝奪發展中國家的稅收主權和稅收利益。在此情況下,我們在制定我國的電子商務稅收法律時,既要有利于與國際接軌,又要從維護我國稅收主權和稅收利益的立場出發,確定對電子商務征稅實行“屬地原則”和“屬人原則”并重的做法,認真研究有關“常設機構”概念的內容和實質,明確認定和規范服務器的身份及其作用,修訂無形資產的范圍,明確對無形資產使用權轉讓的稅收制度。
(二)逐步更新現行稅收觀念,進一步完善稅收法律制度
我國作為一個電子商務的“發展中”國家,在目前世界電子商務發展的大潮中,應逐步更新現行稅收觀念,進一步完善稅收法律制度。
1、在堅持居民管轄權與來源地管轄權并重的原則下,針對電子商務的特點,重新界定“居民”、“常設機構”、“所得來源”、“商品”、“勞務”、“特許權”等和電子商務有關的稅收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明確網絡交易的性質、計稅依據、征稅對象等。
2、對現行稅法進行補充修訂,增加適用電子商務的稅收優惠政策,以促進電子商務的發展。在不對電子商務增加新稅的情況下,完善我國現有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所得稅、關稅等的規定。
3、對現行稅法中常設機構的認定標準加以修正,增加服務器等符合電子商務特性的認定要素。服務器能否被認定為常設機構,主要應看企業是否通過服務器進行實質性的交易活動,如果通過服務器達成實質性的交易,則應認為服務器構成了常設機構;若只通過服務器進行輔助性活動,如廣告宣傳、信息發布等活動,則應認為服務器不構成常設機構。
(三)適應電子商務的要求及時調整稅制結構
以直接稅為主體的發達國家之所以要求對電子商務永久免稅,是因為電子商務對其既有的稅制結構不會造成太大的沖擊。而以間接稅為主的國家或地區則強烈反對,因為電子商務將把生產和貿易為主的稅源轉向以服務為主的稅源,并且利用避稅地輕易實現利潤轉移,會給以間接稅為主體的國家造成重大稅收損失。我國是以流轉稅為主的發展中國家,面臨著同樣的稅收風險。增值稅在我國稅收收入中占有很大比重,征稅范圍也未擴展到所有服務領域;所得稅收入在稅收收入中比重偏低,征管力度較弱。高比例的增值稅收入在電子商務環境下不僅有可能使稅收收入受到強烈的非意愿性減稅沖擊,而且征收電子商務稅的成本很高。因此,我國只有根據電子商務對稅源結構的影響,適時調整稅制結構,才能達到既保持稅收收入又促進經濟增長的稅收目標。
(四)加強國際情報交流和合作
由于電子商務是全球化、網絡化、開放化的貿易方式,其高流動性、隱匿性削弱了稅務系統獲取交易信息的能力,更會引發諸多國際稅收問題,國際間的稅收協調與合作顯得非常重要。這種協調不僅局限于消除關稅壁壘和避免對跨國公司的重復征稅,而且尋求在總體稅制上包括稅收原則、立法、征管、稽查等方面協調一致。我國應在推進國際經貿往來的同時,要積極參與國際電子商務的稅收研究和情報交流,加強稅收協作監控,共同打擊涉稅犯罪行為,防范稅收流失,維護雙方稅收利益,促進電子商務健康發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肖志銀律師,畢業于省部共建大學法學院大法學專業,曾系“春暉行動”貴州民族大學分校副會長,南明區民商事案件調解中心兼職調解員,現為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及貴州省律師協會會員。 辦案經驗豐富且擔任多家政府、公司專業法律顧問,如:黔南州惠水縣羨塘鎮人民鎮府、清鎮市住建局、清鎮市公共住宅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貴州世紀中意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貴州弘宇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貴州鑫華凱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等。 執業以來辦理案件近300余起,均取得良好效果,其中重大法律服務案例有:碧桂園貴州地區商業套案、貴州德勝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套案、貴州弘宇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套案、潘華與貴州大地永樂置業有限公司合同糾紛案、曾圣蓉與貴州廣播電視臺返還原物糾紛、貴州結廬商業管理有限公司租賃合同糾紛案、清鎮市公共住宅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生命權糾紛等。
海洋鉆機平臺能不能向海里處置含油工業垃圾
2021-01-15股權轉讓給子女算贈與嗎
2020-12-21監察機關是否可以采取留置措施
2020-11-26進行婚前財產公證有什么積極效果
2020-12-18該怎樣辦理婚前財產公證
2021-02-01按揭房能否再次擔保抵押
2021-02-03喪失繼承權會造成哪些影響
2020-12-06違法占用村集體建設用地如何處罰
2020-12-25租房的陷阱有哪些,怎樣選擇理想的房屋中介
2021-01-11領導暗示辭退一定要辭職嗎
2020-12-31家庭財產保險
2021-01-13車輛損失險保險人的義務有哪些
2021-03-18保險合同的變更怎么體現
2020-12-24保險經紀人是什么
2021-01-26保險合同的解除方式有哪些嗎
2021-03-04保險合同能變更嗎 如何變更保險合同
2021-01-22“第三者”定義范圍不同 撞了家人保險公司賠嗎
2020-12-09事故證明書可以報保險嗎
2021-01-03保險人合同解除權的行使方式有哪些
2021-03-04保險利益的確立條件有哪些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