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當事人人數眾多。由于環境污染本身的特點,其污染范圍往往是大面積的,一旦發生,涉及的不是一個或兩個特定的主體,而是有為數眾多的受害者,甚至是一批潛在的不特定主體,因此,糾紛發生后,只要受害人主張權利,侵害方將面對一大批受害人,一旦形成訴訟,當事人人數都比較多。
二是相鄰環境污染矛盾突出。不動產的所有人或使用人在其生產和生活中可能產生廢水、廢熱、噪音、惡臭等,影響相鄰人的生活,侵犯了相鄰人的權利,而這些相鄰糾紛實際上就是相鄰環境糾紛。
三是鑒定結論作為證據被廣泛使用。環境污染的污染程度、損害程度等問題,都需要有科學的權威依據,而鑒定結論是由具有專業知識的專家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對某些專門性問題進行分析,并做出的結論性意見,具有很強的權威性和可信性,故其證明力極高。除了污染程度的鑒定外,還有醫學鑒定,以確定受害人的身體狀況及與加害行為之間的因果關系。
二、環境污染損害賠償案件審理中的主要問題
一是責任方式不完善。對環境污染侵權的責任方式,不僅規定了損害賠償,也規定了侵害排除,且兩者可以合并適用。但排除侵害對工商業發展有較大影響,難以兼顧產業發展與公眾權益的保護,實際執行起來存在困難。
二是賠償范圍失于狹窄。環境污染損害除了表現為直接的人體健康或財物損害外,往往還會造成間接的、潛在的或長期的、不能即時表現出來的環境或人體健康損害。這種環境污染損害既難以估量,又無法準確預測或推算,并要在很多年以后才能顯現出來?,F行環境法律制度規定只對直接損害賠償,而環境污染造成的間接的、潛在的、遠期的影響就得不到賠償。這不但損害了受損人的環境權益,又使環境污染者逃避了應負的環境責任。
三是因果關系推定缺乏細致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四條第一款第(三)項的規定,因環境污染引起的損害賠償訴訟,由加害人就法律規定的免責事由及其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承擔舉證責任。但是,這一規定還比較粗疏,不利于案件的審理。因果關系作為一種客觀事實,不同于作為主觀方面的過錯,它是所有侵權行為的要件,行為人不能證明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并不能說明兩者存在因果關系,因此,因果關系的推定規則需要進一步細化,以平衡雙方當事人的利益。
四是“違法性”條件在審判中的作用不明確。根據《民法通則》第124條的規定,環境污染侵權須以“違反國家保護環境防止污染的規定”為前提,而環境保護法及各單行法的規定并無此要求?!吨腥A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第36條明確規定,繳納排污費、超標排污費的單位或者個人,并不免除其賠償損失的責任。因此,“違法性”條件在審判中有何作用還不明確,比如,符合排污標準的污染行為能否減輕或免除私法責任,值得探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辦理治安案件應當堅持什么的原則
2021-01-28車禍臉部哪種程度可以評級
2020-12-27交通事故賠償有沒有精神賠償
2021-02-08提了管轄異議可以撤訴嗎
2020-12-10交通事故責任認定可以復議嗎
2021-01-18物權法(草案)名詞解釋-----建筑物區分所有權
2021-01-20單位集資建房指標轉讓協議是什么
2021-02-19勞動爭議訴訟屬于行政訴訟嗎
2020-11-09意外險的理賠依據有哪些
2021-01-16人身保險投保人對哪些人具有保險利益
2020-12-03人身保險合同糾紛應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嗎
2021-02-19旅游意外保險條款之保險合同的構成
2021-01-06被保險人與第三人已履行調解協議,保險公司是否免責
2020-12-05掛靠單位買保險,車主該向誰索賠
2021-02-10什么叫加扣免賠率
2020-12-25報案不及時擅離現場,查不清事故原因保險公司能否賠償
2021-03-05地震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12無責任方保險理賠流程
2021-02-19保險合同內容變更后還有效嗎
2020-11-10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轉讓嗎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