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到工地干活時,首先得和單位簽署一份勞動合同,以保障自身的合法權益。在合同到期之前,單位不得無故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否則就屬于違規行為,工人可以向單位主張經濟補償金。那么,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如何計算?下面我們跟隨小編做個了解。
一、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如何計算?
用人單位違法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的,勞動者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繼續履行;勞動者不要求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已經不能繼續履行的,用人單位應當依照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賠償金的計算年限自用工之日起計算。用人單位支付了賠償金后無需再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既然用人單位依照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那么經濟補償金是按什么標準支付呢?《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小編提醒,這里所說的“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應得工資。
二、哪些情況下是違法解除勞動合同?
根據《勞動合同法》第42條規定,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不得依照本法第40條、第41條的規定解除勞動合同:
1、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未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或者疑似職業病病人在診斷或者醫學觀察期間的;
2、在本單位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并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
3、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
4、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的;
5、在本單位連續工作滿15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
6、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利,防止用人單位濫用解除合同的權利,用人單位在解除勞動合同時應當遵循法律規定的程序。如果用人單位在解除勞動合同時不遵循法律規定的程序,其行為同樣構成《勞動合同法》第48條規定的違法解除勞動合同,并因此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綜上所述,單位違反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有很多,當工人遇到這種情況后,要積極的為自己維權。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金是根據工人的實際工齡計算的,基數就是工人的月工資。比如工人已經在單位工作五年,則可以拿到五個月工資的補償。單位沒有支付的,工人可以到區縣的勞動部門反映。
2020年最新《勞動合同法》增改條文
2020最新勞動合同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村里的房子能買嗎
2020-12-15違章建筑轉租給他人的合同效力怎么認定
2021-03-03醫療糾紛撤訴訴訟費退還嗎
2020-12-21人死亡后婚姻關系如何解除
2020-11-26實習期有沒有最低工資標準
2020-12-04疫情春節停工期間工資怎么算
2021-01-23員工工傷身亡家屬可以申請勞動仲裁嗎
2021-02-15拖欠農民工工資十年以上怎么進行補償
2021-01-15夫妻為孩子買的人身保險離婚時能否分割
2020-12-03人身保險怎么快速索賠,人身保險索賠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02保險合同中的告知義務的性質是強制的嗎
2020-12-25保險公司該不該為無責任事故車輛買單?
2021-03-07車撞犬引發的保險理賠問題
2021-01-05同一被保險人兩車互撞應如何處理
2021-03-04保險公司會倒閉嗎
2020-12-08“車泡水”車險是否應該賠償
2021-01-09保險拒賠時效如何計算
2020-11-23保險人的權利和義務
2021-01-31被保險人的權力和義務
2020-11-16各受益人受益權的關聯性分析
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