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的同時,用人單位需要給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以保證勞動者的合法權利與效益。那么,勞動合同沒有寫社會保險屬于違法行為嗎?下面有小編來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用人單位必須給勞動者繳納社保嗎?
單位必須給在職員工辦理社保,社保是法定的,《社會保險法》第八十四條規定:
1、用人單位不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
2、逾期不改正的,對用人單位處應繳社會保險費數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3、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罰款。
二、用人單位在簽訂合同的情況下不給員工繳納社會保險屬于違法行為嗎?
公司未給勞動者繳納社保,屬于公司違反《勞動合同法》規定,勞動者可以按照《勞動合同法》第38條規定,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要求用人單位支付補償金(每工作1年支付1個月工資),用人單位不支付,勞動者可以到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
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在一個月內未簽勞動合同的,不需要因此支付補償,一個月內簽訂勞動合同屬于《勞動合同法》規定的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協商簽訂勞動合同的合法期限。
超過一個月,用人單位不和勞動者簽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屬于違反《勞動合同法》規定,勞動者可以要求用人單位支付補償,公司若不支付,勞動者可以向用人單位所在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要求用人單位支付。
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勞動者可以要求支付從第二月起支付每月二倍工資。
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視作簽訂無固定期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若勞動者無過錯情況下,用人單位屬于違規解除勞動合同,需要按照《勞動合同法》第47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綜上所述,勞動合同沒有寫社會保險屬于違法行為,用人單位未給員工繳納社會保險需承擔法律責任,對員工進行經濟賠償以及需要承擔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帶來的法律效力制裁。在此,小編希望各位勞動者學法,懂法,用法律作為武器維護自身利益。
2020最新勞動合同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侮辱罪公安能否立案
2020-12-31不動產行政訴訟有效期是多久
2021-02-25如何用法律來保護平等權
2021-02-02交通事故工傷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1-18別除權的基礎權利是什么
2021-03-23網上投訴能撤銷嗎
2021-01-17治安處罰規定的責任年齡限制
2021-03-15事故責任認定書丟失怎么辦
2021-01-13交通事故被起訴了該如何應訴
2020-12-10交通肇事逃逸與交通肇事有什么不同
2021-02-24婚姻關系中的共同收益包括什么
2020-12-26證券監督管理權限
2021-02-14商業銀行從事不正當競爭怎么辦
2020-11-08冒名頂替簽訂勞動合同的效力
2020-12-19離退休不滿5年能解除合同嗎
2021-01-31離職后帶走顧客信息違法嗎
2021-01-28飛機延誤險怎么理賠
2021-03-16汽車投保的技巧
2021-02-14學生意外保險理賠的條件有哪些
2021-03-21也談《無證駕駛時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