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的同時,用人單位需要給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以保證勞動者的合法權利與效益。那么,勞動合同沒有寫社會保險屬于違法行為嗎?下面有小編來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一、用人單位必須給勞動者繳納社保嗎?
單位必須給在職員工辦理社保,社保是法定的,《社會保險法》第八十四條規定:
1、用人單位不辦理社會保險登記的,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改正;
2、逾期不改正的,對用人單位處應繳社會保險費數額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
3、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處五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罰款。
二、用人單位在簽訂合同的情況下不給員工繳納社會保險屬于違法行為嗎?
公司未給勞動者繳納社保,屬于公司違反《勞動合同法》規定,勞動者可以按照《勞動合同法》第38條規定,立即解除勞動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單位,要求用人單位支付補償金(每工作1年支付1個月工資),用人單位不支付,勞動者可以到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
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在一個月內未簽勞動合同的,不需要因此支付補償,一個月內簽訂勞動合同屬于《勞動合同法》規定的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協商簽訂勞動合同的合法期限。
超過一個月,用人單位不和勞動者簽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屬于違反《勞動合同法》規定,勞動者可以要求用人單位支付補償,公司若不支付,勞動者可以向用人單位所在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勞動仲裁,要求用人單位支付。
自用工之日起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勞動者可以要求支付從第二月起支付每月二倍工資。
自用工之日起滿一年不與勞動者訂立書面勞動合同視作簽訂無固定期勞動合同,用人單位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若勞動者無過錯情況下,用人單位屬于違規解除勞動合同,需要按照《勞動合同法》第47條規定的經濟補償標準的二倍向勞動者支付賠償金。 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綜上所述,勞動合同沒有寫社會保險屬于違法行為,用人單位未給員工繳納社會保險需承擔法律責任,對員工進行經濟賠償以及需要承擔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帶來的法律效力制裁。在此,小編希望各位勞動者學法,懂法,用法律作為武器維護自身利益。
2020最新勞動合同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不協商能不能直接起訴離婚
2021-02-28語言暴力可以離婚嗎
2021-02-19妻子不履行救助義務致夫死亡構成何罪
2020-11-26我國法律規定的禁止的婚姻行為有哪些
2020-12-18什么叫做離婚自由
2021-01-15聘用制解除合同多久
2021-03-07實習期自我評價
2021-03-07企業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工作原則
2020-11-20車輛被炸可不可以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1-01-26飛機延誤賠償多久到賬
2021-01-09保險合同解釋原則有哪些
2021-02-18本案保險合同中的免責條款是否具有效力
2021-02-15車上座位責任險案例
2021-02-04什么是聯合人壽保險?
2021-01-08預付款保函有效期一般是多久
2021-02-02關于保險詐騙罪的一些法律常識
2021-03-02土地轉包合同協議
2021-01-12什么樣的拆遷補償協議無效
2020-12-21拆遷中拆遷補償款的歸屬如何實現
2021-02-14房屋拆遷補償離婚時如何分割
20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