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0年醫療期內解除勞動合同賠償是怎樣的
在醫療期內,法律不允許用人單位解除與勞動者之間的勞動合同。但如果是在醫療期屆滿之后,則符合條件的則也還是允許解除勞動合同,不然的話對單位來講就太不公平了。而此時符合條件下解除勞動合同,往往會涉及到補償的問題。那么醫療期到期解除勞動合同補償情況如下:
1、醫療期滿后勞動者未痊愈解除勞動合同的依據:
《勞動合同法》 第四十條 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
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后,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第四十六條 (三)用人單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條
規定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第四十七條 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
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2、醫療期滿后勞動者參加勞動能力鑒定的情況: 《勞動部關于印發關于貫徹執行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的通知》(勞部發[1995]309號)規定:請長病假的職工在醫療期滿后,能從事原工作的,可以繼續履行勞動合同;醫療期滿后仍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由勞動鑒定委員會參照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程度鑒定標準進行勞動能力鑒定。被鑒定為一至四級的,應當退出勞動崗位,解除勞動關系,辦理因病或非因工負傷退休退職手續,享受相應的退休退職待遇;被鑒定為五至十級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并按規定支付經濟補償金和醫療補助費。
3、醫療期滿后醫療補助費的支付依據: 《違反和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辦法》: 第六條 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而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按其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每滿一年發給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同時還應發給不低于六個月工資的醫療補助費。患重病和絕癥的還應增加醫療補助費,患重病的增加部分不低于醫療補助費的百分之五十,患絕癥的增加部分不低于醫療補助費的百分之百。
職員在醫療期內,用人單位不得以任何理由解除勞動關系,若職員的傷勢是由于工傷造成的,單位還必須支付職員的醫療費、誤工費等,且即使醫療期結束,也不得以職員不能勝任職務需求而解除勞動關系,否則職員可以請求得到適當額度的賠償。
醫療期勞動者的工資怎么計算
最新企業職工患病或非因工負傷醫療期規定
醫療期滿病假期間解除勞動合同后如何補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租賃合同違約金的法律規定
2021-02-09公司減資其債權人要如何處理
2021-03-04持有效客票乘運義務是什么
2021-02-08簽訂房屋拆遷補償協議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0-12-20涉外離婚案件管轄權
2021-03-12對臺灣地區有關婚姻家庭民事判決的認可
2021-03-14擔保人要對私下約定的利息負擔保責任嗎
2021-02-05擔保公司搶車警察追回的案例分析
2021-03-14借條可以打印再簽字嗎
2021-01-13婚前財產是否一定歸個人
2021-03-20擔保合同關系能否主張侵權責任
2021-03-01如何進行個人帳戶的轉移
2020-12-20簽保險代理合同事畢需要解約嗎
2020-12-18勞動補償金與賠償金分別是什么
2020-11-08先通知解除合同還是直接起訴解除合同
2021-03-16試用期離職領導不同意怎么辦
2021-03-16出口產品責任險筑道出口防險墻[1]
2021-03-25保險合同當事人的特殊性是如何體現的
2021-02-26車主變更保險合同未改保險賠償案例
2021-01-12什么是聯合人壽保險?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