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李女士的丈夫從小與母親相依為命,婚后夫妻兩人和老人共同生活。由于老人患有慢性病,多年沒有工作收入,便留在家里做家務,家庭生活開銷由李女士夫妻兩人負擔。李女士和丈夫在結婚五年后,用婚后積蓄14萬元及從親朋好友處借來的8萬元購買了一套房屋,登記在了丈夫名下。近幾年,李女士和丈夫因性格不合,訴至法院離婚,誰知分割房屋時婆婆也參與進來。老人說:“這么多年我和你們一直都生活在一起,購買的房屋是全家共同勞動的結果,理應有我一份。”
律師說法:
李女士的婆婆雖然長期與夫妻倆共同生活,但僅僅負責做飯、洗衣等家務,購房錢款全部來自夫妻兩人的多年積蓄和借款,且借款也是由夫妻倆償還。因此,李女士的婆婆對于房屋并未有實質性的貢獻,欲認定為家庭共有財產明顯不符合條件,很難得到法院支持。
家庭共有財產需“共同創造”
家庭共有財產有其特殊性,和夫妻共同財產有很大區別,必須同時滿足多個必要條件,才能認定為家庭共有財產。
第一、家庭成員之間是否有共同生活的關系。家庭共有財產的取得必須是以家庭成員的共同生活關系的存續為基礎和前提。如果僅有家庭成員關系,但并未長期、穩定、持續的共同生活,則無法認定為家庭共有財產。
第二、家庭成員有無共同的生產經營等共同創造活動。所謂共同創造,就是家庭成員對財產的積累均有貢獻。較為典型的是在農村,現代城市中以家庭為基礎而設立的個體工商戶或私營企業、公司等經營模式,家庭成員共同參與經營,經營活動中所獲得收益作為家庭共有財產。
如果僅在一起生活或生活一段時間,但對共同財產形成未做過貢獻的,不能作為家庭財產的共有人,如未成年子女、因身體殘疾等原因不具有勞動能力的人等。
第三、家庭不是僅由一對夫妻和未成年子女組成。家庭共有財產的產生需要有相符合的家庭成員結構,需由多名家庭成員組成。如果家庭僅由一對夫妻和未成年子女組成,則家庭成員的組成結構最為簡單,產生的共同財產應為夫妻共同財產,而非家庭共同財產。
相關法律知識:
《婚姻法》第十七條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以下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一)工資、獎金;(二)生產、經營的收益;(三)知識產權的收益;(四)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五)其他應當歸共同所有的財產。夫妻對共同所有的財產,有平等的處理權。
第十八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一)一方的婚前財產;(二)一方因身體受到傷害獲得的醫療賠費、殘疾人生活補助等費用;(三)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四)一方專用的生活用品;(五)其他應當歸一方的財產。
第十九條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儲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歸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部分各自所有、共同所有。約定應當采用書面形式。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十七條、十八條的規定。
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以及婚前財產的約定,對雙方具有約束力。
夫妻對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財產約定歸各自所有的,夫或妻一方所負的債務,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
律霸網小編推薦您閱讀:
更多夫妻共同財產相關知識
更多離婚財產分割相關知識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違法運營行政處罰后多久可以訴訟
2021-02-01先簽訂股權轉讓協議還是先收取股權轉讓款
2021-01-05夫妻協議可以讓男方自愿放棄探視孩子嗎
2020-11-09哪些出軌證據能被法院采納
2020-12-29如何認定事實勞動關系?
2021-03-05產品責任保險與產品質量保險的區別有哪些
2021-03-10短期財產人身保險業務償付怎樣計算
2020-12-05人身保險的投保人需要擔負什么義務
2021-02-07事故導致車輛報廢怎么理賠
2021-03-15投保人在投保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2司法鑒定保險傷殘標準等級是如何劃分的
2020-12-15有關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幾個基本
2020-12-21人壽保險金的給付方式
2021-02-08私自轉讓土地建房,法院判決協議無效嗎
2021-02-18農戶以家庭承包方式承包的土地轉讓后征收能享受哪些補償款
2021-03-23股東可以將土地流轉給公司嗎
2021-02-25探析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糾紛
2021-02-15農村拆遷補償獲益人怎么認定
2020-11-30農村營業房拆遷,補償按照住宅給合理嗎
2021-01-02沒公布拆遷補償方案合法嗎
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