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情】
李-女與陳-男因夫妻感情不和,向法院起訴離婚,要求判決與陳-男離婚,小孩由李-女撫養,陳-男負擔相應的撫養費。案件審理過程中,李-女增加訴訟請求,要求分割夫妻共同財產,主要是婚后所建房屋一棟,價值約100萬元。陳-男的父親陳某聽說李-女要求分割財產,也向法院起訴要求分割家庭共同財產。陳某稱,李-女和陳-男婚后所建的房屋大部分是陳某出資的,當時建房屋花了23萬多元,李-女和陳-男只出了2萬多。自己和老伴一直和兒子兒媳一起生活,考慮到自己只有一個兒子,房屋產權證就登記在了陳-男名下,現在陳某要求將這棟房屋作為家庭共同財產予以分割。
【分歧】
李-女和陳-男婚后所建的這棟房屋權屬如何確定?有三種不同的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這棟房屋應屬于家庭共有財產。第二種意見認為,這棟房屋應屬于夫妻共同財產。第三種意見認為,這棟房屋屬于陳-男的個人財產。原文作者同意第三種意見,理由是《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7條規定: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該房屋大部分是由陳某出資的,產權登記在陳-男的名下,應視為陳某對陳-男的贈與,因此該房屋屬于陳-男的個人財產。
【評析】
律霸網小編贊同第一種意見,該房屋應為家庭共有財產。理由如下:
首先,《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7條中的“出資”應理解為一方父母全額出資還是部分出資,該解釋未明確規定。現實生活中,一方父母全額出資的情況比較少見,大部分是父母出資一部分,子女出資一部分,共同湊錢買房或建房。如果該“出資”理解為部分出資,那么無論一方父母出資多少所購買的登記在自己子女名下的房屋都視為對子女一方的贈與,這樣理解顯然有失偏頗。此時的贈與應是父母出資額的贈與而不是房屋的贈與。如甲的父母出資2萬元給甲買房,甲和妻子花了30萬元,房產證登記在甲的名下,那么該房屋不能視為甲的父母對甲的贈與,甲的父母贈與給甲的只是2萬元。因此《婚姻法司法解釋三》第7條中的“出資”應理解為全額出資而不是部分出資。這也與《婚姻法司法解釋二》第22條第2款的規定不相沖突,該款規定當事人結婚后,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認定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一方的除外。父母贈與子女雙方的是出資而不是房屋。
其次,本案中陳-男的父親陳某一直和兒子兒媳共同生活,沒有分家析產。現實中很多老人和子女共同出資建房是為了自己晚年生活更有保障。陳某把房產證登記在陳-男的名下是因為自己只有這一個兒子,并不是明確表示該房屋是對陳-男的贈與。所謂家庭共有財產,是指家庭成員在家庭共同生活關系存續期間共同創造、共同所得的財產。對家庭共有財產的判定應結合家庭成員的貢獻、該財產的作用、該財產目前狀況等多種因素綜合認定。具體應考慮以下幾方面:一是家庭共有財產的形成以家庭成員間的共同生活關系的存續為前提;二是家庭共有財產只能產生于具有特殊人身關系的當事人之間;三是家庭共有財產由家庭成員共享所有權,由家庭成員共同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能;四是家庭共有財產的形成主要是家庭成員在共同生活期間的共同勞動收入,家庭成員交給家庭的財產,家庭成員受贈的財產,以及在此基礎上購置和積累起來的財產等;五是家庭共有財產是以維持家庭成員共同的生活或生產為目的的財產。結合本案事實,該房屋是陳某和陳-男夫妻共同生活期間共同出資所建,是為了家庭成員共同生活所需,故應認定為家庭共有財產。
至于各家庭成員共有的份額,《物權法》第103條規定:共有人對共有的不動產或者動產沒有約定為按份共有或者共同共有,或者約定不明確的,除共有人具有家庭關系等外,視為按份共有。故涉案房屋應認定為家庭共同共有財產。本案訴訟中如果李-女要求分割該房屋,應中止訴訟,等陳-男提起的分家析產訴訟結束、該房屋的權屬份額確定后再行處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政府未獲批準先征收土地如何處置
2020-12-20具備哪些條件才能得到孩子扶養權
2020-11-17子女不贍養老人該如何
2020-12-25股權受讓方是否可以要求解除股權轉讓合同
2020-11-11交通事故車輛保全怎么進行
2020-12-09看守所非直系親屬能探望嗎
2021-01-08不給探視權有什么后果
2021-01-30沒有以夫妻名義同居構成重婚罪嗎
2020-12-06仲裁制度的基本原則是什么
2021-03-08如何申請交通事故傷殘鑒定
2021-01-31離婚協議中有遺囑有效嗎
2021-02-07離婚后還有哪些民事權利和義務
2021-02-07從業人員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應當提前多久申請
2020-12-29保密協議沒有保密費合法嗎
2021-01-18公司裁員如何賠償
2021-02-27調崗通知書范文
2020-11-18外貿合同怎么認定簽字效力
2021-01-31交通意外傷害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27產品責任險——“中國制造”出口難題
2020-12-19航班取消賠償標準
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