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居”期間所生子女及財產如何處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五條規定:未按婚姻法第八條規定辦理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的男女,起訴到人民法院要求離婚的,應當區別對待:
(一)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前,男女雙方已經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按事實婚姻處理;
(二)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后,男女雙方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補辦結婚登記;未補辦結婚登記的,按解除同居關系處理。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見》第8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非法同居關系的案件,如涉及非婚生子女撫養和財產分割問題,應一并予以解決。具體分割財產時,應照顧婦女、兒童的利益,考慮財產的實際情況和雙方的過錯程度,妥善分割。”
第9條規定:解除非法同居關系時,雙方所生的非婚生子女,由哪一方撫養,雙方協商;協商不成時,應根據子女的利益和雙方的具體情況判決。哺乳期內的子女,原則上應由母方撫養,如父方條件好,母方同意,也可由父方撫養。子女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應征求子女本人的意見,一方將未成年的子女送他人撫養,須征得另一方的同意。
第10條規定:解除非法同居關系時,同居生活期間雙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購置的財產,按一般共有財產處理。同居生活前,一方自愿贈送給對方的財物可比照贈與關系處理;一方向另一方索取的財物,可參照最高人民法院(84)法辦字第112號《關于貫徹執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8)條規定的精神處理。
第11條規定:解除非法同居關系時,同居期間為共同生產、生活而形成的債權、債務,可按共同債權、債務處理。
但是,2004年4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一條規定:當事人起訴請求解除同居關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當事人請求解除的同居關系,屬于婚姻法第三條、第三十二條、第四十六條規定的"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并依法予以解除。
當事人因同居期間財產分割或者子女撫養糾紛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二、同居子女撫養糾紛的法院處理原則
雙方所生的非婚生子女,由哪一方撫養,雙方協商;
協商不成時,應根據子女的利益和雙方的具體情況判決。哺乳期內的子女,原則上應由母方撫養,如父方條件好,母方同意,也可由父方撫養。
子女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應征求子女本人的意見,一方將未成年的子女送他人撫養,須征得另一方的同意。
三、同居關系婦女懷孕可以解除同居的規定嗎?
1、女方產后嬰兒死亡的,仍應適用這一特別規定的,在分娩后一年內,男方不得提出離婚,以維護女方的身心健康。
2、女方早產、人工流產的,原則上適用這一特別規定,但可視女方的健康狀況,適當靈活掌握。
3、法院在判決離婚時未發現女方懷孕而判決離婚的,發現以后,二審法院應撤銷原判決,駁回原告的起訴,不必發回重審法院重審。
4、女方在非法同居期間懷孕,是否適用《婚姻法》第34條的這一特別規定,或者孕期能否解除非法同居關系?值得注意的是,這一特別規定的適用對象是具有婚姻關系的當事人(符合結婚法定條件和程序的夫妻雙方),而非法同居關系則不適用婚姻法第34條的規定,因為男女未婚同居生活,不僅違反了婚姻法和婚姻登記管理條件的有關規定,而且女方在非法同居期間懷孕還違反我國計劃生育政策,也不受我國《婚姻法》第34條的限制。根據《婚姻法》第34條及最高法院有關的司法解釋,對女方特殊保護的前提是須存在合法婚姻關系,這也是為了保護婦女的合法權益,而對雙方非法同居的,男女雙方不論哪一方提起訴訟,要求解除同居關系的,人民法院受理后即應根據最高法院的有關規定,依法作出解除非法同居關系的判決,有關子女撫養問題,待女方分娩后再行處理。
四、同居期間一方死亡,另一方是否享有繼承權?
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未辦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見》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新的<婚姻登記管理條例>的通知》之規定,自1994年2月1日民政部親的《婚姻登記管理條例》發布關就行了行之后,沒有配偶的男女,未辦結婚登記即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的,其婚姻關系無效,按非法同居關系處理。在本案中,周*蘭與鄭*國是自1995年5月起未辦結婚登記即以夫妻名義同居生活的,所以其婚姻關系無效,系非法同居關系。
最高人民法院上述《意見》第13條規定:“同居生活期間一方死亡,另一方要求繼承死者遺產,如認定為事實婚姻關系的,可以配偶身份按繼承法的有關規定處理;如認定為非法同居關系,而又符合繼承法第14條規定的,可根據相互扶且具體情況處理。”由于本案中周*蘭與鄭*國系非法同居關系,所以周*蘭不具有配偶身份,因而不享有對鄭*國的遺產的繼承權,不能按繼承法的規定繼承鄭*國的遺產,只能根據《繼承法》第14條關于互相扶助的規定處理。《繼承法》第14條規定:“對繼承人以外的依靠被繼承人撫養的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人,或者繼承人以外的對被繼承人撫養較多的人,可以分給他們適當的遺產。”在本案中,法院審理查明,鄭*國在生前體弱多病,均有周*蘭撫養照顧,因此雖然無繼承權,但依《繼承法》的該規定,法院判決酌情分給其適當的遺產(1000元),無疑是合法的、正確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異地離婚需要哪些手續
2021-02-04刑事訴訟起訴書怎么寫
2020-12-09侵犯公民個人信息被傳喚會放出來嗎
2020-12-14保管人擅自處分保管物能要求賠償嗎
2020-12-27離職公司押放工資算違法嗎
2020-11-27保密協議是否屬于勞動合同糾紛
2020-11-30員工簽勞務合同有什么風險
2020-12-01人壽險理賠需要準備什么資料
2020-11-26什么是以房養老
2021-01-24貨物運輸保險糾紛案例
2021-03-17單位能否成為人身保險合同的受益人
2021-03-12免責條款不成立保險公司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2021-02-11疲勞駕駛保險賠償嗎
2021-01-30機動車損失保險的證明材料
2021-01-05無證駕駛致人死傷保險賠嗎
2021-02-03輕傷后精神損失怎么理賠
2021-01-29保險經紀人委托人可以是誰
2021-03-07保險監督管理機構有哪些權利
2020-11-29自駕游怎么選擇合適的保險
2021-03-02宣告死亡又復活保險金要退回嗎
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