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兩性結合的社會形式,忠實義務是婚姻關系最重要的基礎,夫妻間恪守貞操的純潔性不僅是傳統(tǒng)道德,更是社會法律的要求。
當下,“婚外情”已經成為影響夫妻感情和家庭穩(wěn)定的最大殺手,從東城法院近兩年受理的離婚案件來看,因夫妻一方出軌導致夫妻感情被破裂而解除婚姻關系的案件占到了整個離婚案件數量的一半以上,這其中絕大多數是男性出軌。出于心理或者實際利益方面的考慮,受害方、尤其是女性都會想方設法地獲取背叛方“不忠”的證據,甚至不惜本錢雇傭私家偵探、調查公司去取證。對于這些背叛婚姻的“不忠”證據,法官在案件審理中會如何認定呢?
案例1:
段女士和古先生大學畢業(yè)后走入婚姻殿堂,后古先生申請赴英國留學,段女士留在國內就業(yè)。留學期間古先生曾回國探親,但據段女士陳述:在回國的小一個月里,古先生并未回家而是住在酒店里,他與一位女同學曾某同天簽證、搭同一航班回京,段女士在打聽到酒店地址后曾在夜里十二點多去“捉奸”,并報了警,房門打開后,曾某確在房間內,但無衣冠不整。古先生辯稱:回國未回家是因為他當時與妻子正處于冷戰(zhàn),并且他有重要的投資項目要談,時間安排得很滿,而當天他與曾某在只是在房間談事情。法庭上,段女士堅持認為:能夠形成一個證據鏈證明古先生的出軌行為,作為過錯方,古先生應該少分財產并給予她精神損害賠償。
法官視點:
在沒有直接證據的情況下,證據鏈的形成與采信必須嚴謹,要符合邏輯推理和日常生活經驗。段女士提供的證據只是自己的一種推測,在沒有其他證據佐證的情況下,現(xiàn)有證據不能認定古先生與婚外異性有不正當關系,是過錯方,段女士的訴訟主張未被支持。
案例2:
陳女士和熊先生從外地來北京打拼,經營一家小旅店,收入可觀。一次陳女士發(fā)現(xiàn)旅店的現(xiàn)金流水帳目不對,細問服務員,才知是被丈夫支走了。她暗自跟蹤丈夫,發(fā)現(xiàn)熊先生竟然背著自己和一個女孩約會,在崇文門新世界商場附近消費,她用照相機拍攝了大量倆人在商場、餐廳搭肩、摟抱等照片,在法庭上出示,據此認為熊先生出軌,要求離婚并多分夫妻財產。
法官視點:
從取證方式來看,陳女士在公共場所拍攝兩人的活動照片是合法的,但從照片內容看來,只能證明熊先生與婚外異性關系親密,交往中舉止行為不適當,但根據照片不能直接認定熊先生是背叛婚姻的過錯方,法官在法庭上對熊先生的行為進行了批評,雙方都同意以離婚,夫妻財產最終平分。
案例3:
張女士在一家外企供職,由于工作關系需要經常出國,一次偶然的飛機誤點讓她發(fā)現(xiàn)了丈夫劉某婚外情的跡象。為了拿到確實證據,她在家里安裝了攝像頭,將劉某帶情人回家親熱及發(fā)生關系的場面都記錄下來。法庭上,劉某始終態(tài)度強硬,堅持不離婚,張女士要求離婚,并認為劉某是過錯方,應該少分甚至不分財產。
法官視點:
張女士在自己家中取證,取證中未對第三人進行人身傷害,該證據的取得合法,該證據能夠證明劉某與婚外異性發(fā)生了不正當兩性關系,雖然劉某不同意離婚,但根據錄像證據能夠認定夫妻關系破裂,法院判決離婚,并且劉某行為作為過錯方,夫妻財產按照男四女六進行分割。
案例4:
裴女士與丈夫江某婚后感情一般,江某后認識一女王某,并交往過密,兩人經常通過QQ聊天,江某將聊天記錄拷貝在電腦上,后被裴女士獲取,這些聊天記錄對兩人的交往細節(jié)和不正當關系都有記載。庭審中江某承認該QQ聊天記錄是事實。
法官視點:
相對與案例3中的錄像,QQ聊天記錄從證據分類上屬于傳來證據和間接證據,證明力弱于原始證據和直接證據。但由于江某承認該聊天記錄內容的事實,所以法院認為根據該聊天記錄可以認定江某與婚外異性發(fā)生并持有不正當關系的事實。由此判決離婚,在夫妻共同財產分割上照顧無過錯方,對裴女士酌情進行了多分。
案例5:
童女士是一位外派記者,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在外地工作,其丈夫黃某與一女子發(fā)生婚外情,倆人經常在一起,發(fā)展到后來黃某索性搬到該女子的住處,一住就是幾個月。童女士回京后向該女子所住小區(qū)停車場的管理員和電梯管理員取證,兩人幾乎每天都一起出門一起回“家”,其行為舉止在外人看來就是夫妻。童女士提出離婚,并向過錯方黃某提出了離婚精神損害賠償。
法官視點:
根據停車場和電梯管理員的證人證言,可以認定黃某的行為構成了《婚姻法》第46條第二款規(guī)定的“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情形,判決二人離婚,且過錯方黃某向無過錯方童女士支付離婚精神損害賠償6萬元。
問題一:偷拍偷錄或私自拍錄的證據能被法院認可嗎?
實踐中,婚外情的取證是一個難點,特別是要證明配偶與第三者同居更是難上加難。物業(yè)公司為維護業(yè)主隱私,往往守口如瓶。鄰居、旁人怕惹事生非,也不管他人閑事。即使在某個時間和場合拍到了照片甚至錄了音錄了像,也很難甚至不能被法院認定是“持續(xù)、穩(wěn)定地共同居住”。此外,通話記錄、手機短信、網絡郵件、QQ聊天記錄等除非對方當事人自認,否則即便獲取了相關內容,也會因為難以核實通話或聊天人的身份而不能被法院采信。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guī)定》第68條,以侵害他人合法權益或者違反法律禁止性規(guī)定的方法取得的證據,不能作為認定案件事實的依據。因此,證據的合法性認定關鍵在于是否侵害了他人合法權益或者違反法律禁止性規(guī)定。據此,未經他人同意侵入他人住宅屬于侵權行為,取證不具有合法性;而在自己家里取證是可以的,但如果證據獲取中對第三人進行傷害,則又構成侵權行為;還有在自己家中安裝錄音錄象設備,不構成侵權;但如果安放在別人的辦公室、住宅或旅店等地則不具備合法性;再有在公共場所拍攝倆人活動的照片是可以的,但如果通過非法手段在第三人居室內獲取的親昵照片就不具有合法性。
問題二:法院如何認定“夫妻感情破裂”?
實踐中,一方以對方出軌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為由要求離婚的案件可謂形形色色:有夫妻間缺乏信任,僅憑自己的懷疑無端猜測的;有一方行為不檢點,與其他異性言談舉止親昵甚至曖昧,致使妻子或丈夫不滿,影響夫妻感情的;有的是與婚外異性偶然發(fā)生不正當兩性關系,如一夜情;有的則形成情人關系,長期保持不正當關系;還有的是與婚外異性同居生活等等。
面對當事人提出的離婚訴求,法院必須先進行調解,如果調解無效,在查明感情確已破裂后,法院才準予離婚。“夫妻感情破裂”是準予離婚的法定條件和基本原則。我國《婚姻法》第32條用列舉的方式規(guī)定下列情形屬于“感情破裂”,調解無效,應準予離婚:(一)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二)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三)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的;(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的。考慮到“感情破裂”不是法律概念,對它的判斷標準需要綜合社會觀念和當事人主觀認識。所以“應準予離婚的情形”還有一個兜底條款,即(五)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實踐中,法院對于其他情形中因為“出軌”問題提出離婚的把握是,夫妻一方是否違反了恪守貞操之純潔性的義務,因為“忠實義務”是婚姻關系最重要的基礎,動搖了這個基礎,夫妻間身份的純正和情感專一就會遭受損害,夫妻雙方正常的感情自然也隨之破裂。
當然實踐中的情況更復雜,有的人感情潔癖,對專一性要求極高,一條言辭過分一點的短信或是同事外出游玩搭肩合影都會引家里的起軒然大波,甚至起訴離婚,法院在調解無效的情況下一般會駁回其離婚訴請。還有的丈夫出軌甚至還有私生子,妻子卻堅持不離婚,動機也不同,有的是割舍不下多年的夫妻感情,有的是在財產分配上協(xié)商無果故意拖延等等,這種情形法院的判斷標準還是感情是否破裂,而不是一方當事人是否與過錯,因為婚姻自由包括結婚自由和離婚自由,不能因為當事人有過錯就剝奪法律賦予的婚姻自由的權利。
問題三:如何對婚姻無過錯方進行救濟?
離婚救濟理念于2001年由《婚姻法》引入,具體包括離婚后財產分割、經濟補償、適當幫助、離婚損害賠償等。實踐中,關于離婚后財產分割,法官一般做法是根據具體案情,在對與婚外異性確有不正當關系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事實依法進行認定后,在夫妻共同財產分割上對無過錯方酌情適當多分。
對于《婚姻法》中規(guī)定的經濟補償和適當幫助條款,司法實踐中適用較少。《婚姻法》第40條規(guī)定:夫妻書面約定婚姻關系存續(xù)期間所得財產歸各自所有,一方因撫育子女、照料老人、協(xié)助另一方工作等付出較多義務的,離婚時有權向另一方請求補償,另一方應當予以補償。目前夫妻間適用分別財產制的非常之少,而離婚經濟補償卻以分別財產制作為適用條件,此規(guī)定顯得超前。《婚姻法》第40條規(guī)定:離婚時,如一方生活困難,另一方應從其住房等個人財產中給予適當幫助。這條在司法實踐中應用效果也不甚明顯,因為根據婚姻法解釋“生活困難”是指絕對困難,指離婚后無法維持當地基本生活水平的情況。實務中雖然說離婚破財,有的當事人會因為婚姻關系的解除導致生活水平的下降,但一般不會達到需要法律救濟的程度;并且如何以住房形式進行幫助、幫助到什么程度這些實際具體的問題,在司法審判中也限制了法官對該條文的適用。
離婚損害賠償制度通過對無過錯方給予經濟賠償,懲罰另一方過錯的同時,也間接保障了離婚后無過錯方的生活。但實踐中常會遭遇到舉證困難的問題,要用合法手段獲得足以證明具有很大隱蔽性的案件事實的證據極其不易,因此得到法院支持的案件數量寥寥無幾。此外該制度在立法上只規(guī)定了四種情形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一)重婚的;(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三)實施家庭暴力的;(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實踐中,因配偶一方與婚外異性長期通奸、生育非婚子女甚至存在同性戀行為,導致離婚的并不少見,這些情形也對婚姻關系中無過錯方造成了極大的精神打擊,但限于現(xiàn)行法律規(guī)定,受害者卻無法通過要求過錯方的損害賠償來彌補自己的損失和創(chuàng)傷,更不能讓婚姻過錯方受到必要的懲罰——這顯然不符合公平和正義原則,更不利于家庭和社會的穩(wěn)定。這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相關立法工作,以便更好地維護因其他情形而受損害合法權益,彰顯法律的公平和正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益組織能否是商標權主體
2021-03-16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減刑,假釋案件審理程序的規(guī)定是怎樣的
2020-12-10離婚后能要回酒席錢嗎
2020-12-22加工承攬合同免責協(xié)議有效嗎
2021-01-11臨時停車多久算違章
2021-01-18人身保險合同引發(fā)糾紛可否由法院主持調解
2021-02-13人身保險合同樣本是怎樣的
2020-12-01保險公司可否直接給付賠償金
2020-12-04關于印發(fā)關于規(guī)范保險公司章程的意見的通知內容是什么
2021-02-03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制度探討
2021-02-21集體土地承包經營權可以轉讓嗎
2021-02-05土地轉讓的注意事項有哪些的
2020-12-09林地承包經營權轉讓合同
2021-01-25房屋拆遷補償計算標準和費用分類是怎樣的
2020-12-13購買拆遷安置房需要注意什么
2020-11-08如果拆遷當事人達不成協(xié)議時應該如何處理
2020-12-03承租人在租賃期間被拆遷有沒有補償
2021-02-21廣東擬試點協(xié)議出讓土地促進“三舊”改造
2021-02-12遇到拆遷,被拆遷人自己可以找評估公司評估嗎
2021-02-09手續(xù)齊全的賓館拆遷沒有補償怎么辦
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