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行政法制的價值取向是自由與秩序、公平和效率相統一,而行政追償制度的初級價值取向在于監控行政職權的濫用,故本文把分析行政追償權的邏輯起點就建立在行政監督上。
(一)行政監督——行政追償權的邏輯起點
1.根據平衡論基本觀點,為了抗衡行政主體的行政職權,行政法設置了行政監督權、司法審查權、立法監督權、社會監督權,以保證行政主體的權利(力)結構和諧平衡。在行政主體內部關系中,其工作人員的權利(力)結構也應該是和諧統一的,為了保證行政工作人員不濫用行政職權,行政追償權就應該起到有效監督的作用,因此是行政監督權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所以,我們應該在重視行(下轉第336頁)(上接第328頁)政監察權和司法監督權作用的同時,更注重發揮行政追償權的制衡作用。這樣,才有可能使得行政主體及其工作人員的權力結構理性的、科學的平衡。
2.在行政執法過程中公務員如果濫用職權侵害人民群眾的利益,人民群眾則會因缺少有效的救濟途徑而難以有效地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同時,行政機關追究違法公務員責任的方法卻是單調和低效的,在現實情況下,一般對濫用職權者給予批評教育,要求其端正思想,增強為人民服務的信念。情節特別嚴重的,才予以“移交司法機關處理”。顯然,這種“重禮輕法”的做法缺乏理性,不利于建構科學嚴謹的行政權力監控體系。而行政追償權的實施使得行政機關有了明確有效監督公務員的權力,其作用是明顯的。
3.按照公共選擇理論的基本觀點,公務員同樣是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的理性經濟人,權力就是他們掌握的唯一社會資源。他們可能追求社會價值,實現更大的社會公益以獲得社會的承認;也有可能追求個人經濟利益,以權力尋租,以權謀私。公務員在一定的情況下為了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就會順其自然的擴大行政職權,權力泛濫在越過“合理性”圍堰后,還會漫過“合法性”大提,最終沖垮整個防控大提。有了行政追償權的監控,公務員行使行政職權超越法律的界限后,就要受到不同程度的追償,造成自我利益的損失,作為理性的經濟人,他就會放棄這樣的主張。
(二)公務員責任——行政追償權的邏輯展開
由于我國的行政賠償制度不承認公務員具有獨立的行政賠償的義務主體資格,在行政賠償的法律關系中,權利主體是行政賠償的請求人,義務主體是國家行政機關,公務員不能與外部主體直接或首先發生法律關系。但這并不意味公務員在行政賠償案件中不承擔個人責任,而免于行政追償。公務員的個人責任主要有:
1.財產責任。在行政賠償中國家統一以物質形式對受害的行政相對方予以補救。國家向公務員追償的是其已經對受害的行政相對方支付的賠償額的一部分甚至全部。公務員承擔的賠償金及恢復原狀、返還財產所需費用,通常是從公務員薪金收入和個人財產中扣繳的。因此,行政賠償責任本身就是一種財產責任。
2.行政責任。雖然行政賠償和行政追償是一種財產責任,但這一財產責任是行使公務的結果,是與國家利益、國家行政機關的公信力聯系在一起的,不是單純的財產責任,還應是行政責任。
3.嚴格的過錯責任。根據《國家賠償法》的規定,賠償義務機關賠償損失后,應當責令有故意和重大過失的工作人員承擔部分或者全部賠償費用。可以看出,追償權的行使是有其嚴格限制條件的,也就是說非故意或較小的過失是不夠追償條件的。因為公務員在履行職務中,應允許其在一定范圍內出現差錯,尤其是行政自由裁量權的存在,使這種差錯不可避免。目前由于各級行政工作人員對法律的理解及適用有差異,執法中出現一般過錯也是正?,F象,即使給他人造成損失,國家先賠后,也不一定就行使追償權。可見,公務員的行政追償責任是一種嚴格的過錯責任,對在大多數情況下公務員的一般過失的職務行為,公務員可免于承擔賠償責任。
4.行政連帶責任。行政連帶責任是指存在兩個或兩個以上責任主體的情況下,每一個主體都應對行政違法行為承擔責任。在一方或數方主體履行賠償責任后,對其他責任主體享有追償權。我國的行政人員和國家行政機關是公法上的雇傭關系,從而形成行政連帶責任。
(三)行政秩序——行政追償權的邏輯結論
行政權的合理使用可以維護社會的秩序,增進公益與私益的協調發展,同時行政權又具有損壞私益、擾亂行政秩序的本性。行政權的這種“雙面劍”作用使得現代行政國家一方面通過“支票式”的授權擴大行政權,發揮其積極作用;另一方面又構建立法、司法、行政和社會的多重監督體系規束其運作,以防范其消極作用。行政追償權因規束行政職權而產生、存在和發展,通過對公務員責任的追究,從而有效地防范了行政職權的濫用,維護行政秩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支付雙倍工資的時效
2021-02-12月底離職不給工資合法嗎
2021-02-09醫療事故訴訟時間多長就不能訴訟了
2021-03-13孩子撫養權公證怎么做
2021-03-13親等是如何計算的
2021-02-12合同解約定金退還時間是多久
2020-12-15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減刑,假釋案件審理程序的規定是怎樣的
2020-12-10申請財產保全,可以采取哪幾種擔保方式
2021-01-02提出離婚賠償的條件需要哪些
2021-03-20金融監督管理部門依法履行職責享有哪些監督檢查職權
2021-02-25要約與要約邀請有哪些區別
2021-02-02學生在學校被同學弄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15崗位編制取消員工,調崗員工不同意如何處理
2021-01-30被刑拘后是否可以直接解除勞動關系
2020-11-15事實勞動關系判定標準是什么,有哪些情形
2021-02-25雙倍經濟補償金的情形有什么
2021-02-04試用期工資不能低于勞動合同的百分之幾
2021-03-03購買壽險的理由有哪些,什么人需要購買壽險
2020-12-26什么是壽險投保十項須知?
2021-03-02投資者購買分紅保險應避免的“三個誤區”是什么
20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