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勞動合同簽訂之后離職是否合法?
勞動合同簽訂之后離職是合法,應當和用人單位協商之后,提前30天進行離職手續辦理。《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31條規定:“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明確賦予了職工辭職的權利,這種權利是絕對的,勞動者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無須任何實質條件,只需要履行提前通知的義務(即提前30日書面通知用人單位)即可。
勞動合同法規定,勞動者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所以合同未到期辭職也是可以的,只要提前30天通知用人單位就可以了,至于賠償問題,一般來說是不用賠償的,但是,在下面的這種情況下就有可能要承擔違約責任,用人單位為勞動者提供專項培訓費用,對其進行專業技術培訓的,可以與該勞動者訂立協議,約定服務期。勞動者違反服務期約定的,應當按照約定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違約金的數額不得超過用人單位提供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要求勞動者支付的違約金不得超過服務期尚未履行部分所應分攤的培訓費用。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約定服務期的,不影響按照正常的工資調整機制提高勞動者在服務期期間的勞動報酬。
二、員工辭職在哪些況下需要賠償公司損失?
《勞動法》一方面賦予了職工絕對的辭職權,另一方面又賦予了用人單位一定的請求賠償損失的權利。《勞動法》第102條規定:“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的條件解除勞動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事項,對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職工主動提出與企業解除勞動合同后部分職工在以書面通知用人單位30日后主動離職,不予理會用人單位的賠償要求,用人單位則不給職工辦理人事關系和檔案的調轉手續,職工離職后人事關系和檔案長期留置在原用人單位;造成職工在新的工作單位不能辦理勞動保險、不能辦理出國手續、影響技術職稱評定、不能進一步求學深造和喪失報考國家公務員的機會。所以,職工在與用人單位因解除勞動合同賠償損失方面發生爭議后應當在60天內及時向用人單位所在地區、縣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請勞動爭議仲裁。
勞動合同簽訂就意味著對于雙方當事人都是具有一定的限制性的作用的,對于勞動者來說的話不能夠隨意的辭職,但是如果確實想要離開用人單位的話,可以提前30天予以書面通知這和普通的買賣合同相對來說還是有區別的。
公司違法解除勞動合同賠償金是多少
勞動合同無效如何認定
不簽勞動合同可以扣除五險一金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監察委移送檢察院案件流程是怎樣的
2020-11-18勞動局投訴多久給工資
2020-11-12如何認識保證合同
2021-01-23老人有存款能要贍養費嗎
2020-12-15執行董事和監事權力哪個大
2020-12-06合同的保全包括哪幾種措施
2021-02-22聘用的臨時工是否存在勞動關系
2021-01-25離職補償金沒給怎么辦
2020-12-27不繳納工會費還可不可以享受工會的權利
2021-03-10建筑工地勞務關系能否認定工傷
2020-11-21勞動糾紛調解需要幾天
2021-01-29出口產品責任險的保險費是如何計算的
2021-02-13保險合同要看哪些內容
2021-02-12保險公司組織形式是如何的
2021-02-17關于保險詐騙罪的一些法律常識
2021-03-02自然災害保險公司不賠合法嗎
2020-11-22轎車自燃保險公司及時理賠商家代位求償
2020-11-30保險代理人的業務范圍
2021-03-23土地承包權與經營權有什么聯系
2020-11-08土地承包及其程序是什么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