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繼承是什么意思
民法中的繼承是一種法律制度,即指將死者生前的財產和其他合法權益轉歸有權取得該項財產的人所有的法律制度。
繼承人依照法律規定承受被繼承人遺產的權利,稱為繼承權,繼承權具有下列法律特征:
①是一種財產權利,通過繼承實現財產的移轉。
②以人身關系為基礎。世界各國有關法定繼承的規定,都是以繼承人和被繼承人存在婚姻、血緣等關系為依據而確定的。
③繼承權的實現要有一定的法律事實。
法律規定的繼承權只是繼承人享有的一種期待權;只有被繼承人死亡這一法律事實出現以后,繼承權才成為既得權,開始遺產繼承。在實行遺囑繼承制的國家,還需要有被繼承人設立遺囑的法律事實。
二、哪些財產可以繼承
全國人大常委會于1985年4月10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以下簡稱《繼承法》)第三條規定:“遺產是公民死亡時遺留的個人合法財產,包括:
(一)公民的收入;
(二)公民的房屋、儲蓄和生活用品;
(三)公民的林木、牲畜和家禽;
(四)公民的文物、圖書資料;
(五)法律允許公民所有的生產資料;
(六)公民的著作權、專利權中的財產權利;
(七)公民的其他合法財產。
《繼承法》第四條規定:“個人承包應得的個人收益,依照本法規定繼承。個人承包,依照法律允許由繼承人繼續承包的,按照承包合同辦理。”
最高人民法院于1985年9月11日發布的《關于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對《繼承法》的上述規定作了如下解釋:
3.公民可繼承的其他合法財產包括有價證券和履行標的為財物的債權等。
4.承包人死亡時尚未取得承包收益的,可把死者生前對承包所投入的資金和所付出的勞動及其增值和孳息,由發包單位或者接續承包合同的人合理折價、補償。其價額作為遺產。
有些時候某一個東西可能被繼承人僅僅只有使用權,但并沒有取得所有權,而這樣的財物因為并非繼承人所有,就不能算作是其遺產,那么在被繼承人去世之后,就不能主張對這樣的財產進行繼承。而在繼承遺產的時候,考慮到具體的方式不同,繼承人們需要格外注意的地方也會不一樣。
財產繼承順序和比例怎么規定
被繼承人的債務應該誰來清償
被過繼孩子有繼承權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存量競爭是什么
2021-01-29軍人轉業費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嗎
2020-12-12交通事故損害賠償調解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25把人撞了多久才負刑事責任
2021-03-23江蘇省高院管轄知識產權民事案件有什么范圍
2021-03-13對冤假錯案怎么處理
2021-01-09證券監督管理條例具體有哪些
2020-12-15無效合同內部分承諾是否有效
2020-11-21競業限制時間不得超過多久
2021-01-162020年疫情上班工資怎么算
2020-12-14公司末位淘汰給賠償嗎
2021-01-03哪些原因會導致保險合同終止
2021-03-18外資保險公司 未按照規定公告罰款多少
2021-01-19對方酒后駕駛保險公司會不會賠付
2021-02-06保險公司墊付搶救費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19保險合同能否繼承
2021-01-13掛靠車輛如何投保
2021-03-18怎么做公眾責任險的風險評估
2020-11-27旅行社責任險與旅游意外險五大不同
2020-12-26經濟適用房出了土地出讓金可以買嗎
202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