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不斷攀升的高房價,父母為子女婚后購房出資成為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這也與我國的國情相適應,有著深厚的倫理基礎和中國特色。根據統計,在2011年至今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審理的涉及一般商品房離婚案件中,一方或雙方主張存在父母出資的案件約100件,占到了30%以上。曾經凝結父母對子女關愛的購房出資,在離婚糾紛中往往成為了雙方當事人爭執不下的“主戰場”。關于父母出資購房問題,審判實務中當事人爭議的焦點主要在于父母出資性質如何認定,是借款還是贈與?同時,對于父母出資到底是贈與一方還是雙方也存在不同的認識。此類案件隨著房價的上漲以及離婚率的增長還將不斷增加,法院在處理此類糾紛時應當予以重視,統一標準,正確適用法律,保障該類案件的公平公正審理。
法官說法: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22條第2款規定:當事人結婚后,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一方的除外。從界定出資性質的角度來看,該條規定事實上推定父母出資性質為贈與,這一推定符合我國的國情,有著深厚的社會基礎。但這一推定的前提是父母出資意思不明確,即沒有證據證明父母出資有其他的意思表示。因而在有明確的證據證明出資人是以借貸作為出資本意時,應當按照借貸關系確認雙方的法律關系。但提出存在這一關系的一方需要就此承擔相應的舉證責任。需要指出的是,這里提交的證據,應當是出資時而非離婚訴訟時確定是借貸的相關證據,法院對此應嚴格予以審查。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十七條規定: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所得的下列財產,歸夫妻共同所有,繼承或贈與所得的財產,但本法第十八條第三項規定的除外;第十八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夫妻一方的財產,遺囑或贈與合同中確定只歸夫或妻一方的財產。按照婚姻法的規定,在夫妻關系存續期間,沒有明確贈與一方的財產視為對雙方的贈與,屬于夫妻共同財產?;橐龇ń忉?二)第二十二條第二款事實上依據婚姻法的規定就父母為子女購房出資這一問題進行了專門確認。即除非父母有明確意思表示贈與一方,否則婚后為子女購房出資應視為對雙方的贈與??梢哉f法律對此規定是明確的,審判實務中當事人之所以產生較大爭議,主要原因在于自己父母出資一方往往主張父母出資時曾經表示贈與自己一方,或者案件審理中父母出庭表示只贈與自己子女一方,對于此類主張,法院一般不予認可。父母贈與一方的意思表示必須是出資時而非訴訟時作出的,并且是明確的,主張一方應當對此提供證據,例如出資時所作的協議、說明等,否則應當承擔舉證不能的后果。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三)第七條第一款規定: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資為子女購買的不動產,產權登記在出資人子女名下的,可按照婚姻法第十八條第(三)項的規定,視為只對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不動產應認定為夫妻一方的個人財產。根據最高人民法院及目前審判實踐中比較統一的認識,該條規定的父母出資指的是父母全額出資。該條規定事實上是將不動產的產權登記與確定贈與一方進行了銜接,作為判斷父母出資購房真實意圖的依據。即如果父母出全資購買不動產登記在自己子女名下,就可認定是只對自己子女的單方贈與,無需父母再另行作出意思表示。因此,該條規定就與婚姻法解釋(二)第二十二條第二款有了區分?;橐龇ń忉?二)第二十二條第二款中的父母出資屬于部分出資,這種情形下,必須有父母明確贈與一方的意思表示,否則視為對雙方贈與。因而審判實務中,有必要對出全資還是部分出資作出準確界定,進而才能準確適用相應的司法解釋規定。
法官提示:
父母為子女婚后購房出資問題成為離婚糾紛中當事人爭議的焦點,原因是多方面的,子女在購房時往往夫妻感情比較穩定,家庭生活和諧,導致中國父母礙于情面或出于各種顧慮,重在“給”,而并不顯露出資時的真實意思表示;子女在接收父母出資時,也并不關注出資的性質及對象,重在“花”,夫妻之間對此缺乏有效的約定,這些都為后面關系惡化時各執一詞埋下了隱患。在倡導夫妻地位平等、個人人格獨立的大背景下,為了防范和有效處理此類糾紛,法官提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對于父母來說,應當在出資時即對出資性質、對象予以明確??梢酝ㄟ^召開家庭會議簽訂協議的方式,對出資的金額、用途、性質予以明確說明,如果出資為贈與,需要明確贈與的對象。協議應當讓子女及子女的配偶簽字確認。如果認為公開予以明確確實影響家庭關系時,也可以通過到公證機構公證的方式予以處理。
其次,對于子女來說,在接受父母購房出資時,如果出資為借貸,應明確告知配偶一方此為夫妻共同債務,并保留配偶一方認可出資為借貸的證據;如果出資為贈與,夫妻雙方可以通過夫妻財產約定的方式對此予以明確。
最后,對于法院來說,在處理此類糾紛時,要注重證據的審查,綜合案件情況對于父母出資時的真實意思表示作出準確判斷;同時,要正確適用法律,特別是要區分婚姻法解釋(二)第二十二條與婚姻法解釋(三)第七條的適用條件,并詳細向當事人解釋法律規定。法官在此類案件審理中,應當注意案件處理的統一規范,既維護法律的尊嚴權威,又保證案件的公平公正。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沒有工傷鑒定怎么辦理,超過一年是否還可以辦
2020-11-27股權退出的5種方式是什么
2021-01-22股權質押信托的受益人是指的誰
2021-02-07實現留置權后需抵扣費用嗎
2021-01-04房子抵押后還能買賣嗎
2021-02-15非直系親屬能贈予嗎
2021-01-07離婚財產分割起訴狀受理收費多少錢
2021-03-06反抗家暴錘殺丈夫,法院會輕判嗎
2021-02-19法院保全房產能不能過戶
2021-01-17口頭變更勞動合同未達成一致怎么辦
2021-01-17在什么情形下,勞動合同終止?
2021-01-14離職補償金的補償月份怎么計算
2020-11-19大學生實習期的基本權益有哪些
2021-03-02車險索賠小技巧
2021-03-10人身保險合同怎么寫
2020-12-15人身保險合同中保險受益權的喪失的幾種情況
2021-01-09保險營銷員取得傭金收入應當繳納哪些稅
2021-01-08保險公司申請設立分支機構應具哪些條件
2021-01-13保險合同糾紛的告知義務是什么
2021-03-05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司法解釋二有什么具體內容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