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法律規定怎樣喪失繼承權?
根據《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條 繼承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喪失繼承權:
(一)故意殺害被繼承人;
(二)為爭奪遺產而殺害其他繼承人;
(三)遺棄被繼承人,或者虐待被繼承人情節嚴重;
(四)偽造、篡改、隱匿或者銷毀遺囑,情節嚴重;
(五)以欺詐、脅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礙被繼承人設立、變更或者撤回遺囑,情節嚴重。
繼承人有前款第三項至第五項行為,確有悔改表現,被繼承人表示寬恕或者事后在遺囑中將其列為繼承人的,該繼承人不喪失繼承權。受遺贈人有本條第一款規定行為的,喪失受遺贈權。
二、有關司法解釋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繼承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9、10、11、12、13、14條之規定,對應解釋如下:
1.繼承人故意殺害被繼承人的,不論是既遂還是未遂,均應確認其喪失繼承權;
2.繼承人有繼承法第七條第(一)項或第(二)項所列之行為,而被繼承人以遺囑將遺產指定由該繼承人繼承的,可確認遺囑無效,并按繼承法第七條的規定處理;
3.繼承人虐待被繼承人情節是否嚴重,可以從實施虐待行為的時間、手段、后果和社會影響等方面認定。虐待被繼承人情節嚴重的,不論是否追究刑事責任,均可確認其喪失繼承權。繼承人虐待被繼承人情節嚴重的,或者遺棄被繼承人的,如以后確有悔改表現,而且被虐待人、被遺棄人生前又表示寬恕,可不確認其喪失繼承權;
4.繼承人偽造、篡改或銷毀遺囑,侵害了缺乏勞動能力又無生活來源的繼承人的利益,并造成其生活困難的,應認定其行為情節嚴重。
繼承人的繼承權應當在繼承行為發生之前進行認定,但在司法實踐中,也存在上述導致繼承權喪失的情況,一般表現在法定繼承的處理上,對于繼承人存在違法行為的,或者導致了嚴重的傷害后果的,還需要追究相關刑事責任。
父母遺產繼承權的喪失
法定繼承權的喪失情形有幾種
繼承權喪失的相關法律規定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已經申請強制執行了還能調解嗎
2020-11-23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
2021-03-07清算組負責人的作用是什么
2021-01-31在何種情況下合伙人可以要求分割合伙企業財產
2020-12-02競業協議補償金標準
2020-12-01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
2021-02-14勞動合同的試用期只能約定幾次
2021-02-22勞務派遣能否獲得賠償
2021-01-18企業停產期間經濟補償金標準
2020-11-17公司倒閉勞務外包工有賠償嗎
2021-02-08用人單位通過怎樣的程序才能實施經濟性裁員
2020-11-16勞動關系沒有終止仲裁時效有幾年
2020-12-18個人所得稅沒有繳納稅務局會如何處罰
2021-01-20人壽保險理賠程序有哪些
2020-12-01自駕車死亡意外保險陪不賠
2021-01-01員工意外險怎么做賬
2021-01-02索賠發生糾紛能否單獨將保險公司列為被告?
2020-12-31保險公司緣何敗訴
2021-03-26單位沒有交生育保險能不能享受到利益
2020-11-08對投保人不如實申報被保險人年齡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