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2年后,男子康*聲將前妻告上法院,稱依據離婚協議中“所有財產歸自己、孩子歸對方”的約定,前妻應將其名下的多處房產轉移到自己名下。記者昨天獲悉,認為按照公平原則該協議需作限制性解釋,市一中院終審駁回了康*聲的起訴。
康*聲與李-靜結婚后,育有一女。2005年7月,二人在民政部門自愿辦理了離婚登記。雙方在《婚姻法》中約定:“雙方女兒由李-靜撫養,康*聲每月支付女兒生活、教育費1000元;離婚后,雙方財產歸康*聲所有。”依據該協議,雙方離婚后,康、李兩人共同所有的位于宣武區某街道的2套房屋均歸康*聲所有。
2007年,康*聲將前妻李-靜告上法院稱,經過其調查,他發現在雙方夫妻存續期間,李-靜的名下還有海淀區太陽園小區、朝陽區珠江帝景小區多處房產。此外,李-靜名下還有多個公司的股權。康*聲要求,將這些房產和股權全部過戶到自己名下。
庭審時,李-靜及其母親表示,康*聲和李-靜均為下崗工人,二人婚后生活還需李-靜父母接濟,二人離婚后歸康*聲的兩套房產部分購房款也是李-靜父母所付。康*聲訴狀中提及的這些房產,均為李-靜之母出資購買,并由李-靜父母居住使用。訴狀中提到的那些股權,李-靜沒有出資、也不承擔債務,并非李-靜實際擁有,目前已變更到他人名下。
市一中院審理后認定:雙方的離婚協議中未明確寫明共同財產的具體項目及內容。在雙方約定不明的情況下,應從雙方訂立協議時的具體情況確定雙方的共同財產。依據法院查明的事實,康*聲和李-靜離婚時的雙方財產應為宣武區某街道的2套房屋及家具電器等物,雙方已將這些。此外,綜合考慮雙方情形,原離婚協議“所有財產歸男方所有,子女歸女方撫養”的協議內容顯失公平,所以該協議中所指的“雙方財產”應作限制性解釋,即僅為“雙方在離婚時知曉并進行分割的共同財產”。
據此,市一中院做出上述判決.
限制性解釋是指法學上按解釋的尺度不同而區分的法律解釋的一種,是為了符合立法原意,把法律條文的字面涵義限制于立法原意的解釋,又稱“縮小解釋”。限制性解釋一般只適用于解釋字面涵義廣于立法原意的法律條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單位不配合職業病鑒定如何處理
2021-01-09不屬于填報贍養老人支出條件范圍
2021-01-14履行國有金融資本出資人職責的原則是什么
2020-11-25留置他人動產有效嗎
2020-11-18因一方過錯導致離婚的,夫妻共同財產如何分割
2021-01-16簽了民事調解協議后還能再起訴嗎
2020-12-22學生在學校打架班主任承擔責任嗎
2021-01-10離婚訴訟中人壽保險的價值怎樣確定
2021-02-06郵包運輸保險條款細則
2021-01-20交通肇事賠償保險公司需要什么手續
2021-03-10清包工地上出了事怎樣理賠
2021-01-17約定與法律有什么關系
2021-01-30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法律性質是什么
2021-01-26校方責任險責任認定案例
2020-11-23保險經紀人組織制度
2020-12-13第三者強制責任保險的理賠原則
2020-12-18個人協議出讓國有土地違法嗎
2021-02-05土地轉讓未經過村委會合同有效嗎
2021-01-24拆遷住改非能算門面嗎
2021-01-02養殖場被拆遷,能拿多少補償款
202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