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宅基地兄弟繼承糾紛如何處理?
宅基地兄弟繼承糾紛的處理方式是不能夠作為遺產進行繼承。從宅基地使用權的外部關系來看,其是一項特殊的用益物權,是特殊的財產,不應作為遺產繼承
在大陸法系物權體系上,宅基地使用權歸屬用益物權。一般而言,用益物權具有財產的性質,應允許流轉、繼承。但宅基地使用權是特殊的用益物權,是一項“特殊的財產”,其特殊性表現為:第一,宅基地使用權的取得具有無償性。從我國現有的法律規定來看,農民取得宅基地使用權除交納數量極少的稅費外,無需交納其他費用,原則上是無償取得。第二,宅基地使用權具有人身依附性。根據土地管理法的規定,宅基地使用權與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資格密切相關,一經設定即具有極強的人身依附性,禁止流轉。第三,宅基地使用權在功能上具有福利性。宅基地使用權為保障農民“居者有其房”而設立,具有社會保障職能。
宅基地使用權的特性決定了它是一項不適于繼承的“特殊財產”:基于取得上的無償性,如允許其繼承,將使繼承人無端受益,有違公平理念;人身依附性決定了它必須因具有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而取得、因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資格的消滅而消滅,不產生在不同主體之間的流轉(繼承)問題;而福利性質決定了如果允許繼承,將導致宅基地無限擴大。因此,土地管理法規定村民一戶只能擁有一處宅基地。
部分宅基地使用權人在其他共有人不知曉或不同意的情況下建造房屋,其房屋所有權應根據不同情況予以確認:
(1)如果其他共用人是本集體經濟組織成員且無其他宅基地,房屋應按宅基地使用權的面積分割或折價歸并。
(2)如果其他共用人已喪失本經濟組織成員資格或還有其他房屋的,房屋則應歸并建房者所有,建房者根據占用他人宅基地的面積支付相應賠償款。這樣處理,主要是考慮實現宅基地使用權的社會保障功能。
宅基地使用權人與他人合資建房后發生的房產糾紛,因涉及宅基地使用權,處理時應先征求土地管理部門的意見,如果他人有可能取得土地使用權,則應先責令他人限期取得審批機關批準。對取得批準的,可依據具體情況對房屋或是分割,或是歸并;未取得批準的,根據“房地一致”原則,應將房屋歸并宅基地使用人所有,宅基地使用人支付相應對價。
在他人宅基地上建房后產生房屋產權糾紛的,一般應責令房屋歸宅基地使用權人所有,該使用權人支付相應對價。這屬于民法理論中添付中附和的表現形式。所謂附合,是指一所有人的物附著于或結合于他人的物之上而形成新的財產,非經拆毀新形成的物不能將兩者分開或需消耗巨資才能將兩者分開。房屋與土地的附合實際上是不動產與不動產的附合,在我國,房屋的建造必須經過一定的程序審批,并以取得土地使用權為條件。如果沒有取得土地使用權,則不能取得房屋的所有權,所以在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以及其后頒布的物權法中均沒有不動產與不動產附合的相關規定,這種情形應比照適用動產與不動產附合的規定,即“房隨地走”。
二、宅基地法律規定是什么?
所謂宅基地使用權,是指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成員依照法定程序取得的,以生活之目的而對本組織所有的土地加以利用的權利。在我國,宅基地使用權經審批獲得。《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條第二款:‘農村村民住宅用地,經鄉鎮人民政府審核,由縣級人民政府批準。’宅基地使用權一經合法取得,宅基地的使用權人即享有完全的占有、使用、收益和相當的處分權與排他權,因而該權利成為物權強度極高的一種土地權利,當其受到侵害時,使用權人享有法律上的救濟權利,得請求侵權人停止侵害、排除妨礙、恢復土地原狀等。對此類案件的研究分析對于化解村民矛盾,減少涉法案件的發生,穩定農村社會環境至關重要。
我們國家現在對于相關的遺產繼承糾紛在進行處理的時候是非常的慎重的,一方面需要考慮到社會公共利益,盡量化解社會矛盾,另外一方面也需要嚴格的按照法律的規定來進行,比如說宅基地就是屬于比較特殊的一種財產權利,不能發生繼承。
第一順序遺產繼承比例
放棄遺產繼承聲明書怎么寫?
著作人身權可以繼承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姜云章律師,法學學士,現為四川弘澤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本律師要求自己以良好的職業道德、嚴謹的工作態度、高度的工作責任感有效地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是本人的執業理念。 在辦案過程中逐步形成了聽取當事人陳述耐心細致、法律分析全面精準、應訴策略高效專業的執業特點,成功代理了涉及民事、商事、行政、刑事等各類法律案件, 在職業過程中,本律師深刻的明白只有自身理論知識的不斷積累提高,才能更好地在不斷變化的社會情況和日趨復雜多變的社會關系中解決實際的案件,才能更好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才能給自己的當事人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因此本律師一直致力于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研究。 同時,本律師堅持“團隊合作贏未來”的信念,摒棄“單打獨斗、個人英雄主義”的陳舊觀念,努力探索團隊合作運營的最佳模式,以調動團隊成員的所有資源和才智,以期實現自愿的最佳配置從而實現在法律范圍內以最小的成本盡最大限度的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自驅除所有不和諧和不公正現象。 本著“誠實守信、勤勉盡責,最大限度地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的執業宗旨在追求公平正義的法律道路上不斷探求。
最高法出臺司法解釋 規范工傷保險行政案件審理
2021-02-06預防接種造成醫療事故如何鑒定
2021-02-23交通事故傷殘鑒定基本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3-09收養關系解除怎么辦理呢
2021-01-29婚內過錯賠償最新規定是什么
2021-01-28預售房屋抵押登記手續是什么
2021-03-14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第六批取消和調整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的通知
2021-02-16喪失繼承權會造成哪些影響
2020-12-06勞動合同的解除要求需要哪些
2021-01-19工作未滿兩年被裁員怎么補償
2021-03-20單位強制換崗怎么辦
2020-11-26應收分保準備金與有關原保險合同能否相互抵消
2020-11-29私家車投保的注意事項
2020-12-08保險公司先行墊付流程
2021-01-31把保險單弄丟了怎么理賠
2021-03-03女方未婚戶口未遷拆遷可賠償嗎
2020-11-20營業房拆遷租戶可以得到哪些補償
2021-03-20拆遷補償獎勵是怎么回事是不是越高越好
2020-12-07公司拆遷補償要交稅嗎
2021-01-09在哪里查看拆遷紅線范圍
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