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延長申請仲裁時效期延至一年
“現行的申請勞動仲裁時效是60天,但實際生活中,有的勞動者會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超過60天的時效。”在某勞動仲裁科室工作的一名工作人員說,雖然他們沒有進行過具體統計,但從日常的來訪、來電看,超過申請仲裁時效的勞動爭議時有發生。
根據現行規定,當事人須在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60日內申請仲裁。而《調解仲裁法》將申請仲裁的時效調整為“當事人自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內”,即延長到了一年。從維權角度看,為廣大勞動者爭取了更多的回旋時間。
值得關注的是,《調解仲裁法》還規定了一種不受仲裁時效限制的特殊情形:“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也就是說,只要勞動者沒有離開用人單位,雙方勞動關系存續,無論用人單位拖欠工資多久都可以要回來。這從立法上避免了勞動者“贏了官司、丟了飯碗”現象的發生,解除了勞動者的后顧之憂,同時對欠薪者也是一道“緊箍咒”。
一個縮短仲裁期限縮短了
時效短、周期長、維權成本高,是現行勞動爭議處理制度的一個弊端。筆者也曾聽到一些外來務工者的抱怨,他們稱“走仲裁渠道,太耗時間”。
根據現行規定,仲裁裁決一般(除被延長外)應在組成仲裁庭之日起60日內作出。從5月1日起,《調解仲裁法》縮短了勞動爭議仲裁裁決的時限,規定仲裁裁決的勞動爭議案件,一般自仲裁委受理仲裁申請之日起45日內結束,符合規定的可以延長。經延長逾期未作出仲裁裁決的,當事人可以就該項勞動爭議事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兩類終局裁決部分案件“一裁終局”
實際用工中,勞動關系往往十分復雜、多樣。少數用人單位“鉆空子”,利用現行勞動爭議處理程序惡意拖延勞動爭議的解決。由此,《調解仲裁法》規定對兩類勞動爭議實行“一裁終局”。
什么叫“一裁終局”就是勞動仲裁委員會的仲裁裁決為終局裁決,裁決書自作出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
根據《調解仲裁法》第47條,除該法另有規定的以外,追索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不超過當地月最低工資標準12個月金額的爭議;因執行國家的勞動標準在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等方面發生的爭議,仲裁裁決為終局裁決,裁決書自作出之日起發生法律效力。
“一裁終局”是為了提高部分勞動爭議案件的處理效率。當然,如果勞動者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15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有效期限怎么寫
2020-12-11質疑公攤面積怎么辦
2021-01-30醫療事故處理辦法有哪些
2020-12-30債務融資是否繳納印花稅
2021-01-072020年江蘇省工傷事故傷殘賠償標準
2020-11-08包辦婚姻與買賣婚姻有何異同
2020-12-29家暴起訴狀怎么寫
2020-11-22學生在校時受傷學校承擔責任嗎
2020-12-08勞動糾紛一裁終局的情形
2021-03-06保險合同成立有什么要件
2021-02-07如何簽訂保險合同,怎么看懂保險合同
2020-11-20航空貨物運輸險保險責任有哪些
2020-11-14保險公司對無證駕駛肇事逃逸仍需承擔人身損害賠償責任嗎
2021-01-20肇事者醉酒保險公司咋賠
2021-01-13保險網簽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1責任認定書下來后保險公司多久理賠
2020-12-31對一“保險詐騙案”所涉相關問題探討
2020-11-19交通事故致人死亡 保險公司被判賠償
2021-01-12保險經紀人經營業務是什么
2021-01-29國家土地流轉政策是怎樣的
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