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審理方式
(一)除非當事人另有約定,仲裁庭可以按照其認為適當的方式審理案件。在任何情形下,仲裁庭均應公平和公正地行事,給予各方當事人陳述與辯論的合理機會。
(二)仲裁庭應當開庭審理案件,但經雙方當事人申請或者征得雙方當事人同意,仲裁庭也認為不必開庭審理的,仲裁庭可以只依據書面文件進行審理。
(三)除非當事人另有約定,仲裁庭可以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采用詢問式或辯論式審理案件。
(四)仲裁庭可以在其認為適當的地點或以其認為適當的方式進行合議。
(五)除非當事人另有約定,仲裁庭認為必要時可以發布程序指令、發出問題單、舉行庭前會議、召開預備庭、制作審理范圍書等。
第二條開庭通知
(一)仲裁案件第一次開庭審理的日期,經仲裁庭決定后,由秘書局于開庭前20天通知雙方當事人。當事人有正當理由的,可以請求延期開庭,但必須在開庭前10天以書面形式向仲裁庭提出;是否延期,由仲裁庭決定。
(二)第一次開庭審理后的開庭審理日期及延期后開庭審理日期的通知,不受第(一)款中20天的限制。
第三條仲裁地
(一)雙方當事人書面約定仲裁地的,從其約定。
(二)如果當事人對仲裁地未作約定,仲裁委員會或其分會所在地為仲裁地。
(三)仲裁裁決應視為在仲裁地作出。
第四條開庭地點
(一)當事人約定了開庭地點的,仲裁案件的開庭審理應當在約定的地點進行,但出現本規則第六十九條第(三)款規定的情形除外。
(二)除非當事人另有約定,由仲裁委員會受理的案件應當在北京開庭審理;如仲裁庭認為必要,經仲裁委員會秘書長同意,也可以在其他地點開庭審理。由仲裁委員會分會受理的案件應當在該分會所在地開庭審理;如仲裁庭認為必要,經該分會秘書長同意,也可以在其他地點開庭審理。
第五條保密
(一)仲裁庭審理案件不公開進行。如果雙方當事人要求公開審理,由仲裁庭作出是否公開審理的決定。
(二)不公開審理的案件,雙方當事人及其仲裁代理人、證人、翻譯、仲裁員、仲裁庭咨詢的專家和指定的鑒定人、仲裁委員會秘書局的有關人員,均不得對外界透露案件實體和程序的有關情況。
以上是對仲裁審理的問題所做出的介紹。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19減刑假釋新規定
2021-01-03二手房電路有問題誰擔責
2021-02-01個人獨資企業能否提供抵押擔保
2021-01-20交通肇事罪檢察院到法院多久能判下來
2020-12-23監護人能侵犯隱私權嗎
2021-02-13語言威脅恐嚇算不算違法
2021-02-01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如何確定管轄
2020-11-15違反民訴法強制措施是否構成拒執罪
2021-03-15土地使用權是否屬于他物權
2021-03-20被執行人失信會影響到孩子嗎
2021-02-22主合同到期后還能簽擔保合同嗎
2021-03-22無合同用工超過多久不能追訴
2021-01-23關于勞務糾紛中侵權損害賠償的規定
2021-02-21房子過戶費用如何規定
2020-11-18申請預售許可的材料有哪些
2021-02-24勞動合同的變更
2021-01-31勞動合同怎樣終止?
2021-03-21事實勞動關系證人證言可以證明嗎
2021-01-12用人單位不依法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和經濟補償的,應承擔什么法律責任?
2021-03-01意外傷害保險范圍應該包括哪些內容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