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仲裁是指買賣雙方達成協議,自愿將有關爭議交給雙方同意的仲裁機構進行裁決的方式。仲裁裁決是終局性的,對雙方都有約束力,雙方必須執行。仲裁協議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在爭議發生之前訂立的,它通常作為合同中的一項仲裁條款出現;另一種是在爭議之后訂立的,它是把已經發生的爭議提交給仲裁的協議。這兩種形式的仲裁協議,其法律效力是相同的。拼音:zhòngcái
基本解釋:
[arbitration]公認的第三者在爭端兩方間進行裁定公斷仲裁委員會
詳細解釋:
雙方爭執不決時,由第三者居中調解,也叫公斷。
仲裁是指糾紛當事人在自愿基礎上達成協議,將糾紛提交非司法機構的第三者審理,由第三者作出對爭議各方均有約束力的裁決的一種解決糾紛的制度和方式。仲裁在性質上是兼具契約性、自治性、民間性和準司法性的一種爭議解決方式。
民事爭議通常可以采取向法院起訴和申請仲裁機構審理兩種方法。仲裁指爭議雙方在爭議發生前或爭議發生后達成協議,自愿將爭議交給第三者作出裁決。
仲裁機構和法院不同。法院行使國家所賦予的審判權,向法院起訴不需要雙方當事人在訴訟前達成協議,只要一方當事人向有審判管轄權的法院起訴,經法院受理后,另一方必須應訴。仲裁機構通常是民間團體的性質,其受理案件的管轄權來自雙方協議,沒有協議就無權受理。
基本制度
簡介
確立什么樣的仲裁制度,直接關系仲裁的生存和發展,也直接關系到能否公正,及時,有效地解決當事人之間的爭議,仲裁法在總結中國仲裁的經驗,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三項基本制度,即協議仲裁制度,或裁或審制度,一裁終局制度。
協議仲裁制度
這是仲裁中當事人自愿原則的最根本體現,也是自愿原則在仲裁過程中得以實現的最基本的保證,仲裁法規定仲裁必須要有書面的仲裁協議,仲裁協議可以是合同中寫明的仲裁條款,也可以是單獨書寫的仲裁協議書(包括可以確認的其他書面方式)。仲裁協議的內容應當包括請求仲裁的意思表示,約定的仲裁事項,以及選定的仲裁委員會。
或裁或審制度
或裁或審是尊重當事人選擇解決爭議途徑的制度。其含義是,當事人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應當向仲裁機構申請仲裁,不能向法院起訴。人民法院也不受理有仲裁協議的起訴。如果一方當事人出于自身的利益或者其它原因,沒有信守仲裁協議或者有意回避仲裁而將爭議起訴到法院,那么被訴方當事人可以依據仲裁協議向法院提出管轄權異議,要求法院駁回起訴,法院按照仲裁法的規定,將對具有有效仲裁協議的起訴予以駁回并讓當事人將爭議交付仲裁。
一裁終局制度
《仲裁法》第9條規定“仲裁實行一裁終局的制度,裁決作出后,當事人就同一糾紛再申請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仲裁委員會不予受理。
一裁終局的基本含義在于,裁決作出后,即產生法律效力,即使當事人對裁決不服,也不能就同一案件向法院提出起訴。
所以一裁終局,不僅排除了中國沿用多年的一裁二審的可能性,同時也排除了一裁一復議和二裁終局的可能性。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白艷霞律師.畢業于西南政法大學,從事法律工作以來憑借扎實的法學功底.較強的代理訴訟經驗及多年的企業法律顧問工作經驗.為當事人挽回了巨額經濟損失.得到了當事人普遍好評.有多起婚姻家庭繼承糾紛.借款糾紛.交通事故.勞動爭議等民事代理業務.通過積累大量的辦案經驗現主要向合同糾紛.物流糾紛.公司業務.工程建筑等領域邁進并取得不錯的效果.尤其是對民事糾紛案件有著獨到的見解和處理流程.積累了大量的判例.在訴訟業務中.能夠對案件爭議焦點和法官審理思路有準確把握.充分考慮當事人的核心需求,在非訴業務中.把在訴訟中積累的經驗運用到實踐當中去.為當事人提前預防風險.盡量不發生糾紛或在產生糾紛時能最大化降低損失.白律師竭誠歡迎社會各界人士前來探討咨詢法律業務!可電話聯系15025465062微信號:15025465062
買房首付
2020-11-14發生勞資糾紛怎么辦
2021-03-13如何撰寫交通事故和解賠償協議書
2021-02-14離婚后繼父有權探望繼子嗎
2021-01-06男女沒辦理結婚證該怎么離婚
2021-01-22交通事故誤工費證明怎么寫
2021-02-15打架報警醫療費要承擔嗎
2021-02-15勞動關系轉移函
2021-02-17設立商業銀行要公告嗎
2021-02-04能夠引發合同之債的有哪些情形
2020-12-17勞務合同的無效由什么確認
2021-01-24用人單位調崗降薪合法嗎,怎么樣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2020-12-29公眾責任險如何理賠
2021-02-06投保財產險怎么收費
2021-02-27我國現有的幾種住房保險形式具體有哪些
2020-12-13被保險人駕車被甩出車外死亡的保險人責任
2021-03-04解除人身保險合同返還保險法有什么規定
2020-12-22車輛保險合同的管轄權怎么認定
2021-02-28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2021-02-22保險公證人管理規則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