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繼承是事實行為還是法律行為?
繼承是事實行為而不是法律行為,理由如下:
1、事實行為不以意思表示為其必備要素,而法律行為以意思表示為必備要素。繼承自被繼承人死亡即宣告開始,不以繼承人的意思表示為條件,所以是事實行為。
2、事實行為依法律規定產生法律后果,法律行為依據行為人的意思表示的內容而發生效力;繼承根據繼承法的規定進行,而非依據繼承人的意愿來進行,所以是事實行為。
3、事實行為不要求行為人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而法律行為要求行為人具有相應的行為能力。只要是法定繼承人即可以繼承,不需要具有相應的民事行為能力,如嬰兒等未成年子女均有繼承權。因此繼承屬于事實行為。
二、法律行為與繼承等事實行為的區別
1、兩者發生法律效果的方式不同。法律行為依當事人的意思表示而發生法律效果,這一法律效果源自法律行為對行為人意思自治的容認,即法律對法律行為產生的意思后果只能給予合法性評價,而非在內容上的事先假設和規定。
2、法律行為只能產生法律效果,事實行為卻能同時產生法律效果和事實效果。如,簽訂買賣合同是一種法律行為,它的法律后果是出賣人承擔交付標的物義務而買受人承擔支付價款的義務,但是事實效果買受人成為標的物的所有人,出賣人成為價款的所有人卻并不隨之發生。
3、法律行為是從事實行為中分離出來的,它離開事實行為則無獨立的意義。從前述的法律行為概念產生的歷程可以得知,法律行為產生的基礎是設定權利義務的意思表示行為與履行義務的行為相分離,但分離只是針對“分步進行”而言,法律行為并不能離開事實行為而單獨起作用。
4、從事實構成來看,事實行為必須具有法定的構成要件,如此才能體現其客觀性和法定性的特征。各國民法對事實行為一般作出詳盡而直接的規定,內容涉及行為的主客觀構成要件、持續狀態及其產生的后果。
5、法律行為的主觀意思和客觀活動在內容上并不一致,再以買賣合同為例,合同當事人的主觀意思是互易貨物和價款,在客觀活動上卻表現為談判和簽訂文書;事實行為的主觀意思與客觀活動在內容上則是概括一致的,一致才能構成相應的行為。
遺產繼承活動的開始并不以死者同意為要件,只要從生理上確定死亡,或者是被法院宣告死亡,那么繼承人就可以按照遺囑,或者是法定繼承的相關規定處理遺產了。而法律行為民事主體自愿發出的,一般在法律行為發生之后,會建立諸如勞動或者是債務等關系。
房屋繼承遺囑怎么寫
遺囑繼承,法定繼承,遺贈繼承的復合繼承案件
最新遺產繼承房屋的步驟是怎么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擔保書有效期多久
2021-01-19農村房屋拆遷補償標準
2021-02-25行政執法人員的素質包括什么
2021-03-15民間借貸房產抵押房子會被執行嗎
2020-11-10怎么申請交通案件支付令
2020-11-23商業銀行阻礙相關機構檢查監督的要罰款嗎
2020-11-22醫療服務合同的賠償責任是怎樣的
2020-12-12房屋中介負的法律責任都有哪些
2021-03-18企業勞動爭議調解的手續是怎樣的
2021-02-08被保險人自殺保險公司會不會賠償
2020-12-30重復保險的賠償方式是什么
2021-03-09什么是保險金
2020-11-09一車投保兩份交強險能否都獲賠
2021-01-29區域保險貿易對WTO保險貿易體系的威脅與挑戰
2021-03-13對房屋司法強制拆除需要什么流程
2021-01-07企業拆遷評估報告太低怎么辦
2021-01-27濮陽市集體房產證房屋拆遷是怎樣的
2020-12-14無證房屋拆遷補償在法律規定上是如何計算的
2021-02-19淺析高速公路征地拆遷費用總承包下的征地拆遷管理
2021-02-22什么是房屋拆遷公司?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