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可能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也可能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為了保護精神病人的合法權益,應該為其設立監護人。那么,精神病人的監護人怎么確定呢?律霸小編將為您介紹。
監護是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設立保護人的一項法律制度。監護的設立,依我國《民法通則》的規定有兩種方式:一是法定監護,二是指定監護。
1、法定監護
我國《民法通則》第17條第1款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
(三)成年子女;
(四)其他近親屬;
(五)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2、指定監護
《民法通則》第17條第2款規定:“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沒有第一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由上可知,我國立法上,對精神病人的監護人的指定分為兩種情況:一是由有關組織指定;二是由法院指定。其中前一種是后一種的必經程序,即對于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必須由有關組織作出指定,再不服的可申請人民法院作出撤銷指定的判決,并另行指定監護人;如果未經有關組織指定的,不可以直接請求人民法院作出指定。
相關問題:
設立精神病人的監護人,首先須確認當事人為精神病人。但精神病人與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屬于兩個不同的范疇。
按照《民法通則》第19條規定,精神病人的利害關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宣告精神病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因此宣告公民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是法院的職權,其他任何機關或組織都不具有這一職權,而且法院的這一職權不能主動行使,必須有利害關系人的申請。利害關系人申請宣告某一公民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時,法院受理后應依《民事訴訟法》規定的特別程序審理。審理中法院應當首先確認被申請人為精神病人。
依最高人民法院《民通意見》第7條規定,“當事人是否患有精神病,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司法精神病學鑒定或者參照醫院的診斷、鑒定確認。在不具備診斷、鑒定條件情況下,也可以參照群眾公認的當事人的精神狀態認定,但應以利害關系人沒有異議為限。”對于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應宣告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對于完全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則應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對人民法院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精神病人,其近親屬得依《民法通則》第17條規定的順序確定監護人。若近親屬就監護人的確定發生爭議,則應由有關單位或組織指定。
以上就是律霸小編整理的關于精神病人怎么確定監護人的相關法律常識,能為大家提供幫助。
離婚后父母如何對孩子行使監護權?
怎樣變更監護權 ?
關于監護權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律顧問的工資福利
2020-11-29勞務公司怎么注冊
2020-12-23是否可以申請強制探望子女
2021-01-23土地轉讓合同模板是什么
2021-01-31婚前協議公證費用
2021-02-16哪些霸王條款購房時應該注意
2021-01-24贍養老人能否以提供住房為準
2020-12-09房地產估價機構管理辦法
2020-11-30合同期滿后公司終止合同應該怎樣補償
2021-03-24人身保險合同領取的保險金是否應當從賠償金中扣除
2020-11-10旅游財物被盜旅行社該賠嗎
2020-12-24快遞車逆行出事保險理賠嗎
2021-03-24單方事故可以拒賠嗎
2021-02-16保險理賠款如何入賬
2021-03-01保險代理人有哪些職責
2020-11-24什么是有權代理?
2020-12-19土地承包經營權由什么部門確定
2020-12-18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是指什么
2020-12-17劃撥土地轉讓時補交土地出讓金的標準是什么
2021-03-08租客能否獲得房屋拆遷補償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