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仲裁中合并審理的規定是如何的
(1)仲裁事項的合并
請求和反請求合并審理較為普遍,這得益于兩者先天性的關聯性。通常只要反請求不超出仲裁條款約定的仲裁事項,都會合并審理。反請求中超出仲裁條款約定事項的,通常只是把超出部分不予合并審理,而告之反請求申請人另案處理。其余反請求事項和請求事項依然合并審理。對于仲裁中必要事項作為仲裁約定事項合并審理,較為少見。主要取決于以下兩個因素,一是必要事項只是作為一個學理上的概念,實際操作中很難把握。二是法院司法監督過于嚴格,稍有不慎,法院就可能以請求事項不屬于仲裁條款而裁定撤銷或不予執行。
但值得注童的是,最近,量高人民法院公布《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若干問題的解釋(征求意見稿)》已經規定了合并審理。其中第十五條是這樣規定的:仲裁事項.是指仲裁協議約定的提交仲裁委員會仲裁的爭議、問題。與仲裁事項不可分的應予仲裁時一并審查處理的事項,視為仲裁事項。與仲裁事項有密切聯系,且另行訴訟會給法院管轄與審理以及當事人訴訟造成嚴重不方便的,仲裁機關可以一并仲裁。可以預見,隨著司法解釋的正式出臺,合并審理很有可能成為仲裁實踐的熱點。
(2)仲裁案件的合并
相比較仲裁事項的合并,仲裁案件的合并更是少之又少。只是在海事案件中曾出現過,因仲裁規則未有明文規定,曾被海事法院裁定重新審理。典型的案例是平-安星輪1運費、滯期費爭議案”與平-安星輪11運費、滯期費爭議案”,雖然仲裁庭在對上述兩案合并審理前,曾征得兩案各方當事人的同意,仲裁庭在審理的基礎上分別作出了兩個裁決書。但一方當事人后向海事法院申請撤銷裁決。海事法院認為,合并審理與仲裁規則有關規定不符,向仲裁委員會發出限期重新仲裁的通知。兩仲裁庭分別進行開庭,分別重新作出裁決,內容與原先的一樣,得到了當事人的自動履行。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國際海事仲裁發展的新趨勢和我國海事仲裁審理的需要,新修改的仲裁規則第四十六條增加下列內容:兩個或兩個以上仲裁案件涉及到共同的事實問題時,仲裁庭認為適當時,在征得所有當事人的同意后,可以進行合并審理,由各案首席仲裁員推選一人主持開庭,但裁決書應分別作出。”這樣,海事仲裁的合并審理有了明確的法律依據。但是,對于其他非海事案件來說,依然缺乏合并審理的實踐和依據。
二、仲裁合并審理的制度價值
1、體現仲裁程序的效率性仲裁相對于訴訟來說,程序簡便,結案快速是其顯著的優點。這也是仲裁近年來在世界范圍內迅猛發展的最為重要的原因。民事訴訟中已經規定了合并審理方式,并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仲裁法卻無相關規定,不能不說是一種缺憾。筆者實踐中也曾接舢觸過這類仲裁案件,如某金融機構借貸給數十名出國務工的農民,并有勞務輸出公司作為擔保,后有十余名農民未按期還貸.該金融機構遂向仲裁條款中約定的仲裁委申請仲裁。仲裁委受理后,考慮到案件屬于同類性質,認為合并審理是非常好的做法,但苦于無明文規定,而且不少被申請人不能通知到庭,最終還是放棄了合并審理的想法。本案如果合并審理不但可以盡快解決相關的糾紛,給當事人以便利,而且也有利于仲裁資源的節約。可見,確實有必要對仲裁的合并審理進行規定。
2、防止仲裁結果的沖突仲裁的合并審理有利于徹底解決彼此有聯系的各種爭議,保證仲裁庭在審理案件時不割斷相互之間有內在聯系的法律關系,保護當事人的命法權益。如果不合并審理,有可能造成相關的兩個案件的判決造成沖突,這樣的話,一方面對仲裁的權威造成影響,更可能影響到整個案件的執行。有效的防止相關仲裁案件出現矛盾的結果,這也正是仲裁合并審理的特殊價值所在。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仲裁中合并審理的規定是如何的”問題進行的解答,目前對仲裁合并審理的法律規定只有仲裁法和相關司法解釋,仲裁合并審理一般是仲裁事項的合并。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涉外離婚財產分割的原則如何規定
2021-01-03公司分立建筑資質如何分立
2020-12-23強行收購公司需要什么條件
2020-12-10拖欠貨款起訴狀怎么寫
2020-11-25勞動關系轉移函
2021-02-17簽訂婚姻財產協議要滿足什么條件
2021-01-13擔保合同的擔保方式
2021-03-15買賣合同生效后可以取消嗎
2021-03-04勞務派遣職業病如何認定
2021-01-25辭退福利算工資嗎
2021-01-12海上貨物運輸保險案例
2021-03-21如何理解保險合同解除的溯及力
2020-11-23韶關山洪致3人失蹤1人死亡,有沒有保障自然災害的保險
2021-03-23沒有準駕證肇事保險公司給理賠嗎
2021-03-26保險公司騙保該如何維權
2021-01-18對投保人不如實申報被保險人年齡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2021-02-27黑龍江殘保金的計算方式
2021-02-09保險經紀公司可以經營的業務范圍有哪些
2021-01-25批準設立的保險公司登記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0-12-25保險公司聲譽風險管理指引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