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裁決申請執行的主體適用案例
王某是某機磚廠工人,因工傷致殘,該機磚廠是起字號的個體工商戶,業主為熊某。王某與熊某就賠償事項協商提交仲裁機構仲裁,仲裁過程中,經仲裁庭調解雙方達成協議,仲裁庭根據協議的結果制作裁決書,裁決書的雙方當事人一方為王某,另一方為某機磚廠,并未列熊某為當事人。裁決書生效后,因熊某未主動履行義務,王某遂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在該案的執行過程中,執行人員發現熊某已將機磚廠賣給他人,王某又向法院申請追加熊某為被執行人,在法院主持的執行聽證中,熊某未向法院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
對如何執行該案存在三種意見:第一種意見認為,據最高院民訴法意見,個體工商戶以營業執照上登記的業主為當事人,該仲裁裁決適用主體錯誤,可依職權直接變更熊某為被執行人。第二種意見認為,該案不符合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法定情形,且熊某本人未申請法院不予執行,法院也不能依職權主動審查仲裁裁決,作出不予執行裁定,由于熊某私自將機磚廠賣給他人,只能裁定追加熊某在出售機磚廠所得的范圍內承擔責任。第三種意見認為,據仲裁法和最高院民訴法意見,該裁決符合不予執行中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情形,雖然熊某未申請不予執行,法院也應主動審查,作出不予執行的裁定,當事人可以重新達成仲裁協議,并申請仲裁,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
小編同意第三種意見。理由如下:
第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的規定,對于國內仲裁而言,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法定情形只有7種,包括
①當事人在合同中沒有訂有仲裁條款或者事后沒有達成書面仲裁協議的;
②裁決的事項不屬于仲裁協議的范圍或者仲裁機構無權仲裁的;
③仲裁庭的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違反法定程序的;
④認定事實的主要證據不足的;
⑤適用法律確有錯誤的;
⑥仲裁員在仲裁該案時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決行為的。
⑦人民法院認定執行該裁決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的。其中第五項適用法律確有錯誤,即屬于本案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情形。
第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四十六條規定:“在訴訟中,個體工商戶以營業執照上登記的業主為當事人。有字號的,應在法律文書中注明登記的字號。”值得注意的是最高院的司法解釋是否屬于上述不予執行的第五項中所稱的法律。
一般來說,法律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狹義上講,僅指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規范性文件,廣義上講,法律泛指一切規范性文件,如有權機關所制訂的“條例”、“規則”、“規定”、“決議”、“決定”、“辦法”、“解釋”等。上述不予執行的第五項中所稱的法律應做廣義的理解,包括一切規范性文件在內。
最高院民訴法意見之所以明確指出個體工商戶以營業執照上登記的業主為當事人,不以字號為當事人,就是因為考慮到個體工商戶自身經營的特殊性,以字號為當事人不足以使其承擔應有的義務和責任,在執行實踐中往往存在無法執行的狀況。而本案仲裁裁決卻直接將個體工商戶字號為當事人,根本違反了最高院的規定,與民訴法的立意精神是相悖的。
第三,對仲裁裁決具有不予執行的法定情形時,即使被申請執行人未提出證據證明仲裁裁決有法定不予執行的情形時,人民法院發現仲裁機構作出的裁決確有錯誤時,也應當不予執行。因為法律已明確了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7種情形,因此只要符合法定情形,法院就不能將錯就錯而應依職權主動不予執行,這也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一種體現。
變更、追加被執行主體的適用范圍
從嚴格意義上講,變更、追加與原被執行人有某種特定權利義務關系的主體為被執行人屬實體法的裁判問題,應當通過審判程序予以解決。因為在執行程序中直接裁定追加或變更當事人后裁定就立即生效,無論追加或變更是否有錯,都從程序上剝奪了當事人尋求救濟的途徑。但基于我國目前訴訟制度規定不盡完善的現狀,執行實踐中法院執行機構在執行程序中就可以依法直接變更、追加被執行主體,這樣做在一定程序上也會有效地提高執行機構的執行效率,充分保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促進市場經濟的積極健康流轉。
正是由于追加或變更執行主體在一定范圍不利于當事人權利的保護,我國對追加或變更執行主體作了嚴格的規定,即在執行程序中執行機構只可以對事實比較清楚、法律關系比較簡單明了的情形直接變更、追加被執行主體。
《執行工作若干規定》第83條對上述情形作了列舉,執行機構在執行程序中可以變更、追加被執行主體的情形有以下四類:
①法人或其他組織分立、合并或被撤銷及其他終止的情形。分立、合并的,由權利義務由變更后的法人或其他組織承受;被撤銷,依有關實體法的規定有權利義務承受人的,可變更或追加該權利義務人為被執行人;
②變更、追加無限責任承擔主體的情形。此類情形主要是無法人資格的獨資公司、個人合伙組織、合伙型聯營企業及企業法人的分支機構等其他組織;
③變更、追加有限責任承擔主體。此類情形主要有開辦單位投資不實或抽逃資金、上級主管部門或開辦單位無償接受被執行人資產的;
④企業或其它組織名稱變更的情形。
仲裁裁決申請不予執行與撤銷的比較
不予執行仲裁裁決和撤銷仲裁裁決都是人民法院對仲裁行使司法監督權的體現,都是在符合法律規定的特定情形下對仲裁裁決的否定,法定情形基本相同,法院審查時都是適用合議制,采用裁定方式,都會導致仲裁推翻,當事人可以另行選擇糾紛解決方式。
但兩者也有不同之處,其具體體現在:
(一)請求主體不同
有權提出撤銷仲裁裁決申請的當事人可以是仲裁案件中雙方任何一方當事人,不論其是仲裁裁決確定的權利人還是義務人;而有權提出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當事人只能是被申請執行裁決的一方當事人。
(二)請求期限不同
當事人請求撤銷仲裁裁決的,應當自收到仲裁裁決書之日起6個月內向人民法院提出;而當事人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則是在執行程序中,對方當事人申請執行仲裁裁決之后,法院對是否執行作出裁定之前。
(三)管轄法院不同
當事人申請撤銷仲裁裁決,應當向仲裁委員會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提出,而當事人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只能向申請執行人所提出執行申請的法院(包括被執行人所在地或財產所在地中院)提出。
(四)法律程序(是否能補救)不同
在撤銷仲裁裁決的程序中,法院認為可以由仲裁庭重新仲裁的,應通知仲裁庭在一定期限內重新仲裁,重新仲裁之前中止撤銷;而在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程序中,法院不可要求仲裁庭重新仲裁。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清楚知道,法院應主動審查,作出不予執行的裁定,當事人可以重新達成仲裁協議,并申請仲裁,也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而且被執行主體可以變更、追加。如果您還有其他不清楚的地方,請咨詢律霸網的專業律師,他們會為您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買賣二手房自己簽的合同具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02高速打電話被拍怎么處罰
2021-03-17侵權賠償協議能否約定管轄
2020-11-232011誤工費標準:誤工費到底怎么算
2021-01-20退役軍人的傷殘撫恤金可以代領嗎
2021-03-15胎兒夭折遺產該如何繼承
2020-12-29調崗降薪合理嗎?
2021-01-26私自改離職證明違法嗎
2021-03-04保險合同的概念是什么
2021-01-17保險公估人按公估方與委托方不同的分類是怎樣的
2021-01-18包工頭在工地傷亡怎么賠償
2020-12-02二手車買保險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1-23保險的功能有哪些
2021-01-14保險理賠需要什么資料
2021-02-28購買人身保險的注意事項
2020-11-20對于禁養區劃定及拆遷補償,該如何獲取
2021-01-02拆遷安置房有房產證不滿五年可以交易嗎
2020-12-13國家房屋征收補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08房子被拆遷了還要不要償還銀行貸款
2021-02-15房屋征收需要拆遷許可嗎
2021-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