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共利益與仲裁監督的關系以及適用范圍
“公共利益”或“公共政策”條款是司法對仲裁監督的重要前提條件。無論是國內仲裁立法,還是國際仲裁條約,均將其作為撤銷或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理由之一。尤其在涉外或國際仲裁中,公共秩序保留原則是一國法院拒以排除對外國仲裁裁決承認與執行的重要手段。盡管援用這一法律原則可以有效維護本國利益,但由于對“公共利益”缺乏統一的解釋,各國之間的“公共利益”又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實際上適用這一原則具有很大的彈性,甚至為一國法院拒不承認和執行仲裁裁決提供了“冠冕堂皇”的理由。
然而,隨著國際經濟一體化的加強,國際上對“公共利益”的解釋趨于嚴格和明確。如美國法院在“帕*斯案”中對《紐約公約》公共政策抗辯解釋為:只有當執行一份外國仲裁裁決將違反執行國的最基本的道義和公正概念時,才可拒絕執行。而德國法院在多個判決中確認,在涉及外國仲裁裁決時,違反本國強制性規定并不構成對公共利益的違反,只有極端情節例外。
二、 各國仲裁實踐中,將“公共利益”的狹義解釋,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1.對于仲裁裁決事項,如屬于國際經濟貿易領域的交易,一般不以仲裁裁決事項違反公共利益而予以排除。
2.對于仲裁程序存在瑕疵,由于當事人的權利平等原則已在國際性仲裁公約(如《紐約公約》)中做出了直接規定,公共政策的抗辯僅限于諸如裁決未經仲裁員簽字、未附具體理由等形式要求。
3.對于仲裁裁決的實質性問題,一般不得援用公共秩序保留原則拒絕外國仲裁裁決,一般認為,“公共政策”應僅限于“自然公平”等為各國普遍接受的基本法律原則,即“國際性”的公共政策,而非執行地國的內外政策。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公共秩序保留原則”實際上是執行地國法院對仲裁裁決進行程序而不是實體上的審查。這一觀念的改變以及在仲裁實踐中的承認,是限制法院對仲裁監督的重要體現。
在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七條第三款同樣規定了人民法院認定仲裁裁決違背社會公共利益的,也應當裁定不予執行。社會公共利益,根據學者的解釋指,全社會、全體人民共同享有的利益。這里實質上僅指我國的公共利益。由于法律沒有進一步作出限定解釋,該條款實際給予法院過于寬泛的裁量權。隨著我國加入世貿組織的臨近,我國承擔國際間司法協助義務解決國際經濟貿易糾紛的活動會更加頻繁。基于國際普遍遵循的“公共利益”,而非本國利益,應當成為我國承認和執行外國仲裁裁決的準則。這不僅是對國際慣例的尊重,也是我國作為《紐約公約》的簽約國,就當履行的國際義務。
根據此篇“小科普文”我們可以知道,公共利益與仲裁監督的適用范圍是非常彈性的,它的基本原則為自由平等,仲裁的裁決可能會給社會帶來負面影響違背社會利益,應該不對其進行執行。公共利益在仲裁監督中的適用范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安局立案程序是怎樣的呢
2020-12-25商號權糾紛主體可以是個人嗎
2021-02-24商標續展的作用是什么
2020-11-21網絡借貸合法嗎
2021-01-02“假結婚”與“假離婚”有哪些法律風險
2020-11-26違法解除勞動合同的后果如何
2020-12-31非煤礦山職工死亡賠償標準
2021-01-22繼承開始前繼承人死亡怎么辦
2020-11-11勞動部門收到集體合同多久未提出異議會生效
2020-11-20哪些情況下勞動合同不能終止
2020-11-18老人購買壽險應注意什么問題
2021-02-21意外傷害保險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1-01保險公司可以以統括保單的形式承保包括哪些
2020-11-16保險經紀人承擔賠償責任的法律規定
2021-03-01保險合同中免責條款是否有效
2021-03-05保險合同和保險合同主體的定義是什么
2020-12-24意外死亡賠償協議書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0-12-12買了不計免賠為什么不能全賠
2021-03-24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意義是什么
2021-01-17土地承包經營權人有哪些權利
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