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定夫妻財產有哪些法律常識
(一)、現行《婚姻法》關于約定夫妻財產制的立法并不系統尚需完善
現行《婚姻法》第十九條規定了約定夫妻財產制。該條對約定的所有權種類、約定何時生效、是否可附期限、附條件生效未涉及;對約定的方式只限制在書面形式上,顯得保守、謹慎,并不能滿足當前夫妻對約定財產關系自由選擇的要求,稱此條是約定夫妻財產制,其實名不副實,它的限制太多,立法好似在被動應付約定夫妻財產制;該條在約定的內容,是否可對債務進行約定,約定部分不明確情形下如何適用等具體問題上未做明確規定,這使約定夫妻財產制不便操作,不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夫妻對約定夫妻財產關系簡捷的需要;該條在約定的對外效力上的規定不夠合理,不利于保護夫妻約定雙方的合法權益。
(二)、約定的所有權種類,即是否可對財產的使用權、收益權、占有權、處分權進行單獨約定
是否可對財產的使用權、收益權、占有權、處分權進行單獨約定,現行《婚姻法》及配套解釋未加規定。其實,夫妻財產約定并不只是為了可能發生離婚準備的,不應該理解為是一種保險,而應該是為婚姻的美滿、穩定服務的。因此,法律不應該僅僅為解決離婚時,約定財產的歸屬問題,而應該同時涉及到夫妻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對其財產的使用、占有、收益、處分權進行約定。這樣才能滿足夫妻進行財產約定的現實需要,在不違反民法、婚姻法基本原則,社會交易安全、公序良俗情形下,法律應該給夫妻進行財產約定最為自由的選擇權。
(三)約定何時生效,是否可附期限、附條件
現行《婚姻法》沒有對約定生效問題做出規定。現行《婚姻法》規定夫妻可對婚前財產和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財產做出約定,這是不是意味著婚前不具有夫妻身份的雙方對財產的約定無效,或者約定自婚姻成立時生效。如果嚴格來說,排斥婚前約定,那么婚前約定無效;只有夫妻進行的約定有效,那么夫妻的約定是即時生效嗎?法律也沒做規定。這種情形將直接影響到約定雙方的利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解釋(一)[以下簡稱解釋(一)]第十五條規定:被宣告無效或被撤消的婚姻;當事人同居期間所得的財產,按共同共有處理,但有證據證明為當事人一方的除外。這時,如果雙方有約定,在約定即時生效情形下,約定可作為證據起證明作用;在約定附隨婚姻成立生效情況下,約定不生效,當然不起證明作用。同一個案例,由于立法上的不正確,會造成適用上的迥然不同的兩種結果,可見危害之大。
對于約定可否附期限、附條件,立法沒做明確規定。如果不存在生效問題,當然不存在附期限、附條件情形。但是,在解釋(一)第十九條中規定:婚姻法第十八條規定為夫妻一方所有的財產,不因婚姻關系的延續而轉化為夫妻共同財產,但當事人另有約定的除外。該條中的約定有兩種理解:一是婚姻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所有財產在經歷約定的時間后,成為共同財產;一是婚姻當事人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約定一方的財產轉為共同所有。若按第一種理解,則約定可以附期限生效。另外,在現行《婚姻法》中未見任何關于附條件約定的規定。對約定附期限、附條件生效,是給了婚姻當事人更大的選擇自由,立法上應該對約定附期限、附條件生效做出明確規定。比如,婚姻當事人可以約定,雙方財產共同所有,自結婚時生效;雙方財產各自所得歸各自所有,自離婚時生效。這似乎更符合我國國情,更能滿足廣大夫妻的需求。
(四)、在約定的內容上,是選擇性約定,還是任意性約定,立法模棱兩可
民法學界不少學者認為現行《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一款對夫妻財產約定的立法陳述是選擇了一種封閉式立法模式,認為其已明確地提出了三種夫妻財產制度,即:一般共同制、分別共同制和限定共同制供婚姻當事人選擇約定,當事人只能選擇其中一種方為有效,否則視為無效。按現行《婚姻法》的規定:適用法定夫妻財產制。本條規定如此理解,也許是立法的本意或是法學家后在其特有的思維下的理解,而法律的適用者是大眾,普通大眾對此條的理解,往往是可以對財產約定內容進行自由選擇,只要不違法,不損害公共利益、公序良俗,就是有效的。對同一法條、同一問題理解上產生如此大的分歧,而立法沒有對此做出進一步的明確界定。在實踐操作中,勢必帶來很大的麻煩。
(五)、是否可對債務進行約定
按照現行《婚姻法》第十九條的規定,約定的內容包括婚前財產和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財產,債務不包含在內,但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四條規定:債權人就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一方以個人名義所負債務主張權利的,應當按夫妻共同債務處理,但夫妻一方能夠證明債權人與債務人明確約定為個人債務或者能夠證明屬于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三款規定情形的除外。從該條規定來看,夫妻可以約定婚姻關系存續期間的債務為共同債務或個人債務,在第三人知道的情形下,發生對外效力。《婚姻法》對債務約定不加規定,由立法解釋直接加以規定。在效力上沒有說服力,解釋有越權之嫌。
(六)、約定夫妻財產制的約定方式
現行《婚姻法》第十八條規定,約定夫妻財產制的方式必須采用書面形式。采用其它形式,比如口頭形式進行約定無效。這種限制可能是出于維護民事交易安全和提醒婚姻當事人慎重選擇進行夫妻財產約定,但是這種限制未免過于僵硬,對于口頭約定,如果雙方都承認或有其它證據加以證實。法院在訴訟中都不能采信,這明顯違背約定雙方的本意,也沒有任何的其它利益。對口頭約定作限制性有效規定,是比較理想的做法。
(七)、約定不明確,部分不明確情形下如何適用
現行《婚姻法》第十九條第一款規定:沒有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本法第十七條、第十八條之規定。”根據以上規定,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法定夫妻財產制。但是,約定明確的標準是什么,法律沒有規定,也沒有相應的解釋,這在適用時會產生麻煩。很多的約定可能因此而歸于適用法定夫妻財產制。并且在很多情況下,約定可能只是部分不明確。在部分不明確的情況下,明確的部分是否有效,立法沒做規定,只是一句約定不明確的;適用法定夫妻財產制,這怎么理解呢?可能會有很多種解釋,這在適用上會引起很大的麻煩。
(八)、約定的效力問題
現行《婚姻法》第十九條規定了約定對約定雙方具有拘束力,對利害第三人做了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以夫或妻一方所有的財產清償。解釋(一)第十八條規定第三人知道該約定的。規定夫妻一方對此負有舉證責任。這樣在夫妻財產約定的對外效力上,法律要求夫妻負有告知義務,負舉證責任,以此對抗第三人,否則按共同債務承擔清償義務。這無異會損害約定夫妻的正當利益,因為,利害第三人為了個人利益計,必然會否認知道該約定而夫妻一方很難采取別的救濟途徑。對外效力的規定形同虛設,這種規定明顯不合理。筆者建議引入登記制度,像不動產轉讓登記一樣,在約定的對外效力上,經登記的約定直接發生效力,未經登記的約定,則不發生對外效力,這樣既能有效保護約定夫妻雙方的合法權益,也能平衡約定雙方和利害第三人的利益,是最佳的選擇。
【結論】
綜上所述,現行《婚姻法》的規定仍然簡略,關天約定夫妻財產制的規定仍不系統、不完善。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約定夫妻財產制還是新鮮事物,雖然存在諸多問題,我們不能否認它的進步意義。我國《婚姻法》關于約定夫妻財產制的規定從無到有、從簡略到詳細逐漸發展,由過去的很少有人適用到如今的頻繁應用,也才有了今天這么多的問題,這是個不小的進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侵權責任糾紛學生能否適用城鎮標準
2021-02-08行政訴訟可否提起再審或者抗訴
2020-11-10如何寫法律意見書
2021-01-10股權變更登記行政機關未盡義務如何維權
2020-12-06公司章程能否對股東會的表決方式進行規定
2020-12-21離婚了房產證還押在銀行如何過戶
2021-03-10瀆職侵權罪是什么意思
2020-12-21商業銀行可以向關系人發放信用貸款嗎
2021-03-08接管期限延期最長時間是多久
2020-12-16什么情況下格式合同無效
2021-02-20超市摔倒超市負什么責任
2021-02-24賠償金和經濟補償的不同之處是什么
2020-12-14別人掛我公司現在欠農民工工資不給怎么辦
2021-02-10何謂保險責任和責任免除
2021-01-07保險合同糾紛管轄權爭議上訴案
2021-01-19買的分紅型保險,可以理賠嗎
2020-12-29游客死于“高原反應”保險拒賠
2020-12-21進入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的情形
2021-01-12汽車玻璃險理賠范圍
2021-01-12財產保險合同主要履行什么原則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