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不是你想送就能送的
不少人可能會在心里嘀咕:自己的房子送給子女也要掏錢嗎?答案是肯定的。按照大部分一線城市的情況(北上廣深除外),以一套面積為90平米、市值300萬的普通住房為例,子女受贈想要拿到房產證,前前后后需要花掉將近13萬!那這錢都花在什么地方了呢?
據調查,贈與的房產按照相關法律,需要繳納3%的契約稅(9萬)。除此之外,還需按照房子的成交額分別繳納1萬元的評估費和2萬多的公證費,印花稅和登記費之類的其它費用也就幾千來塊錢。父母的住房一般都住滿5年以上且屬于近親屬之間的贈與,可以免收營業稅和個人所得稅。
繼承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一般來說,子女都是父母資產的法定繼承人,可以免繳契稅,這一下子就比上面直接贈與的方式少了9萬塊!事實上,最后繼承和贈送的費用差別也確實出在契稅上面。同樣,通過繼承、遺贈取得的房產,都可以免收個人所得稅和營業稅,只需要支付公證費和工本費。這樣一套在市面上賣300萬的普通住房通過子女繼承只需要花費3萬多塊錢,相比贈送來說便宜了不少。
把房子賣給子女居然可以省這么多錢!
買賣的費用詳情為:80元登記費、3萬元契稅(1%)(二套購房)、3000元評估費(0.1%)、230元交易費,總計3萬出頭的樣子。由于父母的住房一般購買時間超過兩年,因此可以免征個人所得稅和營業稅。
賣、贈、繼,到底怎么選?
一是因為贈與的費用過高,二是房產繼承的流程也比較復雜。一般來說,選擇賣給子女的方式比較省錢。但由于受房屋面積,居住年限,首套、二套、多套等的限制,如果在將房子賣給子女的過程中,需要按照最高的標準來繳納個人所得稅、營業稅和契稅,則買賣過程產生的費用,可能就會比房產繼承高出不少了。
從法律層面來看,其實以上三種方式各有利弊和風險,無法簡單地從交易費用方面判斷合算與否,畢竟不是所有事情都能用錢算得清楚,只能視不同的家庭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房產證寫子女名字釀大錯再不看就晚了第一:孩子獨立買房時可能多付首付。
如果孩子和父母沒有共有房產,那么孩子成年后購買首套房時,按照政策首付三成,并可享受首套優惠房貸利率。如果孩子在限購政策出臺前、在未成年時和父母共有房產不超過2套,根據政策,成年后可獨立購買1套住房。有些銀行規定,這套房貸款利率可以享受首套房優惠,但首付卻可能要按照二套房標準,付七成。
第二:孩子婚后買家庭第二套房時可能交房產稅。
比如孩子在未成年時和父母共有2套房產,每套面積在90平方米,如果房產份額事先不做約定的話,默認每人三分之一份額,即孩子名下已經有60平方米房產。成年后孩子以自己名義購買首套房建筑面積100平方米,按照政策,首套房無論面積多大,都不計征房產稅。及至孩子婚后想購買家庭第二套房,假設建筑面積是120平方米,則孩子名下的房產總建筑面積達280平方米,扣除小家庭一家三口180平方米的免稅面積,還有100平方米需要征收房產稅,其中60平方米就是未成年時父母出于愛心在房產證上添加孩子名字的結果。
第三:孩子如婚后發生意外,配偶有權繼承婚前財產。
如果孩子在婚后不幸去世,其配偶、孩子和父母同為第一順序繼承人,有權繼承逝者的所有財產,包括婚前財產。這意味著,如果孩子在未成年時和父母共有房產,孩子名下的房產也將作為遺產分割和繼承。
有沒有化解之招?房產和法律專家支招,一是可以作公證,約定子女未成年時和父母共有的房產,在父母生前,權益屬于父母所有。二是直接到房產交易中心做房產份額變更,減少子女名下的房產份額,最少可變更為1%。這樣,即使子女成年后以自己名義所購房產超標,需要征收房產稅時,至少和父母共有的房產部分,計稅量將極其有限。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夫妻假離婚買的第二套房是否屬于夫妻共同財產
2021-01-20非法集資中業務員如何認定犯罪
2020-11-14什么叫第三者責任險?
2021-03-06免責聲明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28交通事故訴訟費能否稅前扣除
2021-02-07先予執行的適用范圍
2020-12-04遺產中財產分割延期開庭有多久
2021-02-12物業發現違建如何處理
2020-11-30勞動鑒定的一般程序
2021-02-24低于標準的競業限制協議是否有效
2020-11-19人身保險利益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2車禍對方責任保險公司怎么賠
2021-02-07保險代理人的職能有什么
2021-01-03在農村承包田地搞養殖要不要簽合同
2020-12-12土地承包的的年限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09土地管理法
2020-12-25城中村改造,拆遷補償依照“城市”還是“農村”
2020-12-14農村拆遷補償,宅基地和房屋是分開補償嗎
2021-02-06關于拆遷安置房建在集體土地上的問題
2021-03-21農村宅基地拆遷補償有哪些標準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