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幾年后夫妻離婚了,資助房款的父母是否有權要回房款呢?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以下簡稱“最高院的解釋”)第22條第二款:“當事人結婚后,父母為雙方購置房屋出資的,該出資應當認定為對夫妻雙方的贈與,但父母明確表示贈與一方的除外。”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發布的《關于適用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司法解釋(二)若干問題的解答(一)》(以下簡稱“上海高院的解答”)對該解釋作出了更為具體詳盡的解答:“我們認為,條文中的“應當認定”是在父母實際出資時,其具體意思表示不明的情形下,從社會常理出發推定為贈與。若當事人有證據證明其與出資人之間形成的是借貸關系的,則不能適用該條規定。當然,該證據應當是在當事人前形成的,離婚訴訟中父母作出不是贈與意思表示的陳述或證明,尚不足以排除贈與的推定。
實踐中,對于夫妻婚后,父母出資購買房屋,產證登記在出資者自己子女名下的,從社會常理出發,可認定為是明確向自己子女一方的贈與,該部分出資應認定為個人所有……”而根據我國《合同法》第185條:“贈與合同是贈與人將自己的財產無償給予受贈人,受贈人表示接受贈與的合同。”由此可見,我國在審理婚姻案件的司法實踐中,將婚后子女購房時父母的出資,以認定贈與為普遍原則(不需要特別的證據),認定借貸為例外(由主張是借貸關系的一方舉證,且證據的形成應當是在離婚訴訟前而非離婚訴訟中);以認定為對子女及其配偶雙方的贈與為普遍原則,認定為對子女一方的贈與為例外(需要將房屋產權登記在出資者自己子女名下,或有其他明確的意思表示)。
筆者認為雖然“上海高院的解答”比“最高院的解釋”更加具體和具有可操作性,但是其仍然無法脫離“沒有其他證據,就認定為是贈與”的原則,該處理原則顯然與我國《合同法》中關于贈與的規定不相一致,也不利于保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眾所周知,我們中國人非常注重情面,親人之間的經濟往來,即使大家都心知肚明是借貸關系,也不一定會寫借條。以現在的房價而言,老年人在子女購房時的資助往往都是上萬甚至幾十萬,這可能是他們一輩子的心血,而當小輩的婚姻解體時,由于拿不出當時寫的借條,這些老人們不但要承受精神上的痛苦,還很可能蒙受經濟上的巨大損失!但是,鑒于目前的司法解釋就是如此的規定,因此,奉勸善良的老人們,在拿出巨資幫助兒輩時,除非你已經確定自己是將該款項贈與給子女或及其配偶,否則,請務必要求子女及其配偶出具借條!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農村征地拆遷補償標準
2021-01-18破產過程中債權債務能否抵消
2021-02-17離婚,五歲孩子可以選擇跟誰嗎
2021-02-08對商事仲裁委員會做出的管轄權異議裁定能否上訴
2021-02-16購房定金一般交多少
2021-01-01別墅地皮可買賣建房嗎
2021-01-15企業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如何賠償
2021-01-03低于標準的競業限制協議是否有效
2020-11-19用工單位違反有關勞務派遣規定的應當承擔什么責任
2021-02-16公司申請破產不給員工補償是否合法
2020-12-06定期壽險該怎樣理解
2021-03-02意外險車禍賠付多少錢
2020-11-15網上意外保險理賠流程
2021-03-24農村集體土地轉讓
2021-03-17住改非和普通住宅拆遷補償有什么區別
2021-02-11拆遷紅線范圍內的房屋能不能進行買賣
2021-01-172020年住改非拆遷補償政策是什么
2020-12-11戶口所在地拆遷但沒有房產是否賠償
2021-03-22上海宅基地動遷新規定及拆遷補償標準是怎么樣的
2021-03-15房屋的補償安置方式是什么
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