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定監護和意定監護區別是什么?
監護依設立的方式,可分為法定監護和意定監護。法定監護是由法律直接規定監護人范圍和順序的監護;意定監護即在法定監護之外通過當事人協議設立的監護,也稱委托監護。
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父母對子女享有親權,是當然的第一順位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沒有監護能力的,依次由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兄姐、關系密切的親屬或朋友、父母單位和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委會或村委會、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成年精神病人的法定監護人的范圍和順序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親屬、關系密切的親屬或朋友、精神病人所在單位或住所地的居委會、村委會、民政部門。
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可以與其近親屬、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事先協商,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協商確定的監護人在該成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履行監護職責。
二、意定被監護人可以是哪些人?
意定被監護人應當是年滿十八周歲、智力水平和精神狀況正常的自然人。合同的相對方也就是意定監護人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具有監護能力的法人或其他組織。作為意定監護人的自然人可以是意定被監護人的近親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也可以是與其關系密切的其他人。
三、監護終止的情況有哪些?
監護終止的原因有以下幾種情形:
1、被監護人獲得完全民事行為能力。
2、監護人或被監護人一方死亡。
3、監護人喪失了行為能力。
4、監護人辭去監護。監護人有正當理由時,法律應允許其辭去監護,但這不適用與未成年人的父母。
5、監護人被撤銷監護人資格。
綜上所述,在民事關系中,監護是重要的構成,監護主要分為法定和意定監護,兩者存在本質區別。在法定監護中,監護人有嚴格的限制,對于未成年人來說,父母是第一順序人,只有父母不在的,才能由他人監護。而意定監護,作為被監護人,可以有權選擇他人做今后的監護人。
監護人的確定標準
年滿多少歲就沒有監護權了
未成年人法定監護人的職責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證機構及公證員的哪些為違法行為需要承擔行政責任如何劃分
2021-01-23侵犯商業秘密罪處罰怎么規定
2020-12-01保釋出來了還用坐牢嗎
2020-12-31強制執行申請書怎么寫
2020-12-19訴訟離婚缺席判決會判離婚嗎
2020-12-19怎么申請復印勞動仲裁庭審記錄
2021-03-08勞務派遣糾紛哪個地方仲裁管轄
2020-12-03“互碰自賠”處理機制的實行
2020-11-19什么是保險合同終止
2020-11-29擅自轉讓保險車輛 發生事故無權索賠
2021-02-21車沒保險可以上路嗎
2021-02-23國土資源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國土資源行政復議工作的意見
2021-03-01共同共有房屋拆遷該如何分配
2021-01-27拆遷房屋必須經過哪些程序
2021-03-11已簽字的房屋拆遷補償不合理怎么辦
2021-01-08非農戶口農村拆遷能分到賠償金嗎
2021-02-10樂山市養殖場拆遷補償標準
2021-01-14平頂山市房屋拆遷補償標準是多少
2020-12-08新鴻基地產香港舊改 賦予舊城豐富新內涵
2020-12-03北京實行拆遷安置補助新標準 “假離婚”無補償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