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父母子女關系不同于養父母子女關系,這種情況下一般是不需要辦理登記手續的,因此也為認定繼父母與繼子女撫養關系帶來了麻煩。究竟實踐中該如今認定繼父母與有撫養關系的繼子女之間的關系呢?小編為你帶來相關文章,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婚姻法對在什么情況下繼父母與繼子女才算形成撫養關系沒有作出明確規定。理論上,也尚未形成統一的觀點。實踐中有如下幾種觀點:
(1)繼子女尚未成年,隨生父母一方與繼父或繼母共同生活時,繼父或繼母對其承擔了部分或全部生活教育費,或成年繼子女在事實上對繼父母長期進行了贍養扶助,亦視為形成了撫育關系。
(2)繼子女與繼父母共同生活,繼父母對繼子女給予生活上的照料與撫養;或者雖未與繼父母共同生活,但繼父母對其承擔了部分或全部生活費、教育費;或者成年繼子女事實上長期贍養扶助繼父母。
(3)繼父母負擔了繼子女全部或部分生活費和教育費;繼父母與未成年繼子女共同生活,對繼子女進行了教育和生活上的照料,即使未負擔撫養費用,也應認為形成了撫養關系。
(4)判斷繼父母與繼子女之間是否形成撫養教育關系的主要標準是繼父母是否承擔了繼子女全部或部分生活費和教育費。如果未承擔任何費用,即使對繼子女進行了教育和生活上的照料,亦不能認為他們之間形成了撫養教育關系,而只是一種姻親關系。
我們認為,確定繼父母與繼子女之間形成撫養關系的標準是:第一,未成年的繼子女隨生父與繼母或隨生母與繼父共同生活,即有撫養事實。如繼子女已成年,即便隨生父與繼母或隨生母與繼父一起生活,也不能認為繼父母與繼子女形成撫養關系(下文專述)。第二,繼父母對未成年繼子女的撫養事實要持續一定時間。下面,就這兩個標準,分別予以說明。
第一,如何判斷繼父母對繼子女有撫養事實?
通常情況下,未成年的繼子女隨生父與繼母或隨生母與繼父共同生活,即有撫養事實。在多數情況下,判斷繼父母對繼子女是否有撫養事實進而認定是否為有撫養關系的繼父母與繼子女關系并不難,但在一些特殊情況下,比如繼父母負擔了繼子女一定的撫養費用,但沒有共同生活,或者繼父母與繼子女共同生活,但沒有直接撫養權。繼父母對繼子女是否有能形成撫養關系的撫養事實,則有不同認識。
我們認為,繼父母對未成年的繼子女有可以形成撫養關系的撫養事實,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生父或生母對子女有直接撫養權,二是繼母或繼父與繼子女共同生活。但有一點例外,就是16周歲以上不滿18周歲的繼子女,如果是以自己的勞動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雖然跟隨有直接撫養權的生父或生母與繼母或繼父共同生活,也不宜認定繼父母對繼子女有能形成撫養關系的撫養事實。當然,在撫養事實的認定方面,實踐中乃至理論上的認識還不統一,有待法律或司法解釋作出明確規定。
第二,撫養事實至少持續多長時間才算形成撫養關系?
關于這個問題,無論是法律,還是司法解釋,均沒有明確規定。司法實踐中通常是具體案件具體分析,尚無明確尺度。
有觀點認為,繼父或繼母與受其撫養達5年以上的繼子女,適用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我們認為,根據現行法律規定,在司法實踐中,還不能因撫養事實持續時間短而否認形成撫養關系。但是,如果撫養事實持續時間少于2年,要認定繼父母與繼子女之間形成了撫養關系,應特別慎重。因為是否認定繼父母與繼子女之間形成撫養關系,涉及到繼父母與繼子女之間是否互有繼承權,也涉及到繼子女對繼父母是否負有贍養義務,進而關系到雙方的權利與義務是否對等。
綜上所述,我國《婚姻法》并未對繼父母與有撫養關系的繼子女之間的關系存在一個很明確的認定辦法,所以實踐中還是需要當事人根據一些證據來證明是存在事實上的撫養關系。要是你在實踐中遇到了類似的麻煩的話,請您及時聯系律霸網站的專業律師,我們會根據您的實際問題來為您提供具體的解決方案。
繼父母與繼子女的贍養義務
繼父母與繼子女關系能否解除
繼子女可以和親生子女有一樣的遺產繼承權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姚瑤律師,女,畢業于河北大學法律專業。以優異成績通過國家司法資格考試,于2013年取得律師資格證,至今就業于河北神威律師事務所,現為本所副主任,合伙人。是邯鄲市司法局下設民商事專業委員會,公益與公共法律服務專業委員會委員,擔任多家政府、企事業單位常年法律顧問。 業務方面:法律理論功底扎實,自執業以來辦理民刑、非訴案件上千余件,有豐富的庭審辯論經驗以及辦案經歷,業務能力強,作為專職律師培養了對事物透徹的分析能力。 本人性格方面:柔中帶剛,沉穩理性,責任心強;能夠設身處地的站在當事人角度考慮問題,解決問題;有較強的溝通組織能力,善于人際交往。始終秉承“能夠打硬仗,善于打勝仗”的執業理念,盡自己所能做好每一個案件,最大限度維護好每一位委托人的合法權益,贏得當事人的廣泛好評。 ???????神威律師事務所系AAA級律師所、省級示范所、省先進律師所。 ???????地址:河北省邯鄲市人民路515號創鑫華城廣場A座904號、905號、906號、1907號、1908號 ???? 聯系電話:15832071252,辦公、傳真:0310一一5900611,電子信箱10
取保候審期間是否停職
2021-01-27合同保全是什么
2020-12-24怎么變更勞動合同
2021-01-29如何認定非法從事勞務派遣
2021-01-11勞務合同人身損害是否給予賠償
2021-03-11調崗到外地可以不同意嗎
2021-01-27公司上訴撤回仲裁員工還能起訴嗎
2020-11-24航班取消賠償標準
2021-03-04什么是家庭財產保險
2020-11-13保險合同包括哪些形式
2021-01-28網上投保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0-12-17保險法釋義 第一百六十九條
2020-12-31為什么土地承包經營權是登記對抗
2021-02-27轉包的土地是否合法如何判定
2020-12-20土地流轉后,土地補償款該歸誰
2021-03-20企業拆遷怎么補償最好
2021-03-05拆遷安置房什么時候可以買賣
2021-03-01廣州市擬制定舊城改造拆遷補償標準
2021-02-28補償標準太低,該如何維權
2021-03-02養殖場拆遷禽畜出清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