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關于婚前同居只是在年輕人群體當中并沒有覺得不合適,年紀稍大一些的長輩甚至會將婚前同居看成某種道德上的倒退,婚前同居肯定就增加了未婚生子的可能性。可很多人也不一定因為生了孩子以后就決定結婚了,只不過是通過一份未婚孩子的撫養權協議書來確定了對孩子的撫養問題。
一、未婚孩子的撫養權協議書應該怎么寫?
子女撫養協議書
甲方:_________(女方)
乙方:_________(男方)
甲、乙雙方經_________登記雙方自愿離婚,現就離婚后對子女_________的撫養事宜達成協議如下:
1、女兒/兒子_________現年_________歲,歸_________方撫養。
2、
1)從_________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起由_________方每月付給_________方_________元作女兒/兒子_________的撫養費(直至十八歲)。
2)_________的學雜費每年甲、乙雙方各交一學期(注:甲方交上學期,乙方交下學期,直至交到_________不愿讀書為止)。
3)_________十六歲后隨父隨母由自己選擇。
3、女兒/兒子_________的醫藥費,在_________元以內由撫養方先墊付,憑票甲、乙雙方各承擔一半,超過_________元,由撫養方通知未撫養方,雙方共同承擔。
4、_________年以前的教育費、醫藥費、生活費,均已由_________方負責,再不計算。
5、望雙方共同遵守,否則一切責任概由違約方負責。
此協議一式貳份,甲、乙雙方各一份,此協議簽字生效。
甲方(簽字):_________ 乙方:(簽字):_________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__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二、法律對非婚生子女撫養權的規定
我國婚姻法第二十五條規定,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視。
不直接撫養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應當負擔子女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直至子女能獨立生活為止。
在離婚之訴中,對子女撫養問題,應當依照《婚姻法》第三十六條 ,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后,子女無論由父或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離婚后,父母對于子女仍有撫養和教育的權利和義務。離婚后,哺乳期內的子女,以隨哺乳的母親撫養為原則。哺乳期后的子女,如雙方因撫養問題發生爭執不能達成協議時,由人民法院根據子女的權益和雙方的具體情況判決。
第三十七條,離婚后,一方撫養的子女,另一方應負擔必要的生活費和教育費的一部或全部,負擔費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長短,由雙方協議;協議不成時,由人民法院判決。關于子女生活費和教育費的協議或判決,不妨礙子女在必要時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過協議或判決原定數額的合理要求,及有關法律規定,從子女利益最佳原則出發予以妥善解決。
具體意見可參照最高法院法發(1993)30號《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的有關規定。
1、兩周歲以下的子女一般隨母方生活。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隨父方生活:
(1) 患有久治不愈的傳染性疾病或其他嚴重性疾病、子女不宜與其共同生活的;
(2) 有撫養條件不盡撫養義務,而父方要求子女隨其生活的。
(3) 因其他原因,子女確無法隨母方生活的。
2、父母雙方協議兩周歲以下隨父方生活,并對子女健康成長無不利影響的,可以準許。
發生未婚生子的現象是由于男女雙方造成的,至于這個孩子,從此至終都是無辜的。所以在撫養權協議書當中不僅要約定清楚孩子實質上歸誰撫養,孩子的撫養費,另一方的探視權等都寫清楚。還要提醒大家一點的就是,將來孩子理所應當享有的繼承權都不得被任何人所剝奪。
離婚時孩子的撫養權如何處理
2020年離婚孩子撫養權怎么判?
兩個孩子離婚后撫養權怎么判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轉租合同與租賃合同的關系
2021-02-19董事局和董事會的區別是什么
2021-03-04留置輔警看護合法嗎
2020-11-22債務還不上車以抵押車怎么辦
2021-01-20交警責任判定同等責任怎么賠
2021-01-23合伙人對合伙企業財產如何處分
2020-12-15贈與的房產可以賣嗎
2021-01-22競業限制沒有補償還存在嗎
2020-11-15對已解散的公司如何起訴
2020-12-17二手房中介機構應具備的條件
2021-01-24履行競業限制義務的人員有哪些
2021-01-31勞動關系與雇傭關系的區別有哪些
2021-01-25企業濫用試用期的情形有哪些
2021-03-18車禍意外保險公司賠付多少錢
2020-11-25車險理賠中的常見問題
2021-01-07保險金請求權的時效是多長
2021-03-25保險公司的訴訟主體是什么
2021-03-17保險合同中的格式條款有效嗎
2020-11-10家庭保險公司不足額理賠怎么處理
2021-03-19兩類“地補”糾紛應當作為民事案件由法院立案審理
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