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養權作為我國保障兒童的一項基本法律,是父母應向子女行使的一項義務。但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中有很多父母不愛惜自己的子女,對子女的生活和學習起不到什么好的作用。那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可以剝奪撫養權嗎有哪些法律依據,小編就這一問題為你帶來詳細的解答。
關于監護權的剝奪: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第五十三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經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其監護人的資格,依法另行指定監護人。被撤銷監護資格的父母應當依法繼續負擔撫養費用。
法院可以撤銷父母的監護人資格,但是需要特定主體向法院提出申請,這里的“有關人員或單位”指《民法通則》第十六條中的規定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
法院撤銷父母的監護人資格后,將指定新的監護人。法院根據對未成年人有利的原則,視情況征求未成年人的意見,按照法定順序,優先從未成年人的近親屬中指定。沒有相關親屬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因此,如果必須剝奪父母的監護權,法院會盡可能在孩子的親屬當中選擇合適的監護人。由于配套制度的缺失,讓居委會等相關單位擔任監護人在現實中缺乏可操作性。將孩子安置到孤兒院之類的兒童福利機構就更不可能了,正如其他答案所說,對孩子很不利,也沒有法律依據。
關于拘役、罰款:
《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第六十二條 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依法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由其所在單位或者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予以勸誡、制止;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依法給予行政處罰。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處罰的種類包括警告、罰款和行政拘留,所以理論上如果父母行為性質嚴重,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公安機關可以對其拘役和罰款。不過一般情況下,公安機關還是以批評教育為主。
在對子女的生活不利或身體傷害時可依法由法院進行撫養權力的轉移。但父母依照法律必須支付撫養費,但我們可以看出我國在這部分法律法規執行的過程中還是存在一定難點,對轉移撫養權的子女配套上還有一定缺失。所以請父母珍愛自己的子女。
怎么申請變更監護人,申請變更監護人的程序
未成年人法定監護人的職責有哪些
繼母或繼父是法定監護人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破壞軍婚罪案例介紹
2020-11-15勞動合同終止賠償金
2020-11-15夫妻共同房屋離婚時如何分割
2021-01-01父母贈與是否可以附贍養老人的條件
2021-01-19子女的阻撓老人的婚姻是否違法
2021-02-25先予執行能拍賣嗎
2021-01-09交通事故誤工費怎樣求償
2021-03-21怎么解除勞務合同
2021-03-03行政處罰多久可以取
2020-12-18哪些房地產不設定抵押?
2020-12-08多長時間內民間借貸能訴訟
2021-01-23學生補課導致猝死是誰的責任
2021-03-19房產贈與給未成年子女如何征稅
2021-01-01實習期毀約有什么后果
2021-01-11投保后可以享有的服務有哪些
2020-12-23團體意外險可以稅前扣除嗎
2020-11-13工程保險費有哪些計算方式有哪些
2020-11-23家庭財產保險不承擔賠償責任的情況有哪些
2020-12-14如何計算長期人身保險業務的最低償付
2021-03-14保險合同的成立條件包括有哪些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