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如果離婚之后夫妻一方喪失了孩子的撫養權,那么這一方也同時喪失了探望權,小編想告訴大家的是探望權的取得和喪失不以離婚為條件,而是要看父母探望子女是否不利于子女的身心健康,僅有這一個理由可以左右父母一方是否具有探望權,下面小編整理了關于探望權的取得和喪失的相關知識,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一、探望權的取得
(一)各國對探望權取得的規定
由于社會習俗、傳統文化、民族心理特質等方面背景的差異,無論是英美法系國家的立法還是大陸法系國家的立法,對于探望權取得的規定,是有很大差別的。英國法律規定,離婚父母可以依據《1989年兒童法》申請探視令。探視令是指“要求與或將與子女同居者允許子女探訪指令指定人或與其暫住,或者允許兒童以其他方式互相聯系的指令。”美國《統一結婚離婚法》規定,如果法庭在審理后認為進行探視不會嚴重危害子女的身體、精神、道德或感情的健康,可授予無子女監護權的父母一方合理的探視權。《法國民法典》第288條規定:“不照管子女的夫妻一方,……非有重大原因,不得拒絕探望及接待子女”:“僅在有重大理由的情況下,始能拒絕該方探視與留宿子女的權利”。《德國民法典》也規定:“無人身照顧權的父或母,保留與子女個人的交往權、請求告知子女的個人情況權。”
(二)我國對探望權取得的規定
我國香港《未成年人監護條例》規定,父母離婚,可以確定未成年子女歸哪一方監護。一方監護不影響另一方享有探視的權利。“中國臺灣地區民法典”規定:法院得依法請求或依職權,為未行使或負擔(未成年子女監護)權利義務之一方酌定其與未成年子女會面交往之方式及期間。2001年《婚姻法》第38條第1款規定:“離婚后,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
(三)本文對探望權取得的見解
探望權不是自然人固有的權利,不能僅基于出生而享有。父母享有探望權是基于其與未成年子女之間的父母子女關系中所處的地位,探望權的確定須以一定法律事實的出現為前提,即父或母沒有與未成年子女在一起共同生活的一方享有探望權。
有人認為,探望權行使的時間是離婚以后,探望權是在夫妻雙方解除婚姻關系之后才產生的權利。筆者認為此種觀點不妥當,這只是探望權產生(取得)的情形之一。因為,《婚姻法》第38條第1款“離婚后,不直接撫養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權利,另一方有協助的義務”的規定,本身就存在缺陷:第一,因為“離婚后”不應是權利人取得探望權的前提條件,即使夫妻沒有離婚,在分居的狀況下,不與未成年子女一起生活的父或母,也有探望子女的權利。第二,喪失勞動能力的父或母沒有撫養權(或免除其撫養義務),不在“不直接撫養子女的一方”的范圍內,只要其探望不會嚴重危害子女的身心健康,在與未成年子女分居(或停止行使親權或監護權)的情況下,也應當享有探望權。第三,非婚生子女的父母不在一起生活的原因并非是“離婚”,由于非婚生子女享有與婚生子女同等的權利,其父母應當承擔子女的撫養義務,同樣,其父或母只要與未成年子女不在一起生活就應當取得探望權。當然,父母享有探望權是以其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為前提的。
二、探望權的喪失
它是指權利人因法定的原因而喪失行使探望權的資格。按照有關法律規定和司法解釋的精神,探望權的喪失包括如下四種情形:
(一)探望權因剝奪而喪失。如權利人對子女人身實施犯罪的;遺棄、虐待、歧視子女的;酗酒、吸毒或行為不端的等。
(二)探望權因中止而喪失。如權利人被宣告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限制行為能力的;引誘子女吸煙、酗酒、吸毒等侵害子女身心健康的行為的;權利人患有久治不愈的傳染性疾病或其他嚴重疾病的等。
(三)探望權因父母照顧權轉移而喪失。如父母依法將子女送養他人后,父母照顧權發生轉移。但是,應當注意到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適用《婚姻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并不是指父母照顧權發生轉移。
(四)權利人的不作為在特定情況下,可以構成探望權的喪失。如可以規定權利人沒有正當理由、在二年內沒有行使探望權利的,其探望權自行喪失。這樣規定,無論是從法律體系上還是社會效果上來看,對保護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權益的積極意義是顯而易見的。
探望權的喪失必須由法院或有關行政機關做出,其程序上應當先由剝奪探望權的請求權人提出申請。該請求權人包括未成年子女、父或母的一方或者父母之外的監護人。
探望權的喪失或者中止,其仍負擔子女的撫養費,非依法定原因不能免除父母負擔子女撫養費的法定義務。
綜上所述,是關于探望權的取得和喪失的有關解說,探望權的行使與其權利主體的確定是緊密相聯的,并且權利主體決定著探望權行使的實施,父母在行使探望權時應充分考慮被探望人是否方便,探望權不能隨意行使,必要時可以訴諸法律對探望權進行限制,當探望權遭受侵犯時也可通過訴訟保護探望權的行使。
探望權糾紛如何處理,怎樣執行
離婚撫養權怎么判定?
一方不讓另一方探望孩子可以要求變更撫養權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邀約能否成為商業秘密
2021-01-28如何執行剝奪政治權利的刑罰
2021-01-04改裝車輛上路是否合法
2021-03-20贍養費協議書
2020-11-16交通事故逃逸死亡賠償
2020-12-034萬元合同算欺詐嗎
2021-03-21二手房過戶后抵押擔保需要多久
2021-01-28飛機起飛延誤賠償標準
2021-02-16對方全責保險理賠的原則是什么
2020-12-26在公司交的保險可以取出來嗎
2020-12-27誤報年齡保險有何特別規定
2020-11-15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許可實施辦法
2021-01-09有宅基地的如何拆遷補償
2021-01-16廠房拆遷款要交企業所得稅嗎
2021-03-15拆遷時戶主是誰房子就是誰的嗎
2020-11-21企業拆遷補償費用標準是怎樣的
2020-12-19宅基地上的房屋及附屬設施在拆遷過程中能得到補償嗎
2021-03-14門面房拆遷糾紛如何維權
2021-02-02上海拆遷補償安置增價格補貼
2021-01-05拆遷安置獲得的補償款可以繼承嗎,屬于遺產的繼承范圍嗎
2021-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