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未成年人不具備獨自生活的能力,那么自然就有監護人的存在,一般來說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是其父母,如果父母發生意外的還有法律規定的近親來擔任,任何監護人都要履行好自己的權利和義務,那么監護人是指什么人,有什么條件?
監護人
人是指對無行為能力或限制行為能力的人的人身、財產和其它一切合法權益負有監督和保護責任的人。一般來說,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及其他有嚴重精神障礙的人,都應設置監護人。我國《民法通則》規定的監護人有以下三種情況:被監護人的近親屬,包括、成年子女、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和朋友。這些人雖然與近親屬不同,沒有必須擔任監護人的法律上的義務,但是,有些是自愿承擔監護責任的,經所在單位或者居委會、村委會同意,可以擔任監護人。
如果沒有上述監護人,則由社會和國家負責,由所在單位或者居委會、村委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監護人條件
《民法通則》第十六條 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人員中有監護能力的人擔任監護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沒有第一款、第二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第十七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由下列人員擔任監護人:
(一)配偶;
(二)父母;
(三)成年子女;
(四)其他近親屬;
(五)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
對擔任監護人有爭議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在近親屬中指定。對指定不服提起訴訟的,由人民法院裁決。
沒有第一款規定的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以上全部內容是監護人是指什么人,有什么條件,通過以上全文我們可以知道,作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一定要履行好自己的職責與義務,同時也有一定的權利,要按照法律規定對未成年人的基本生活等提供保障,還要對其執行相關的教育。
未成年人法定監護人的職責有哪些
繼母或繼父是法定監護人嗎
變更監護人申請書范本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被執行后能否更換法人
2021-03-09打架斗毆如何如何處罰
2021-01-08繼承效力怎么規定
2020-11-28求職沒有工作經歷怎么寫
2021-03-21什么叫勞務用工合同
2021-01-28疫情耽誤上班工資怎么算
2021-01-24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重點突出調解作用
2021-03-13關于終身人壽險的相關知識
2020-11-11保險公司理賠范圍不同之處在哪里
2021-03-10保險投保人指的是什么
2020-11-16人身保險的險種具體是指什么
2021-01-06二手車買賣遭遇保險“真空地帶”
2021-01-25明知患病仍承保 保險公司被判賠
2021-03-14投保人投保后須知及注意事項
2021-01-06保險經紀公司管理規定有什么
2021-01-24耕地承包年限
2021-02-20房地產公司將預購房屋抵繳土地出讓金如何維權
2020-12-31新農村建設房屋拆遷補償新標準出臺,農民虧了嗎
2021-01-30小產權房拆遷補償應當歸誰
2020-11-24拆遷房的房產證怎樣改名
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