繳納社會撫養費最主要的就是針對那些違反了計劃生育的人們,而要給出的費用,現在國家也推出了二胎政策,也對社會撫養費的實行有了更改,那么社會撫養費最新政策是怎么樣的?現在征收撫養費的對象都是指向了第三胎上面,如果一對夫妻有第三胎或者三個以上的那么就會按照年平均收入3倍到10倍征收,那下面就來聽聽小編的看法。
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后,一對夫妻可以合法生育兩個孩子。社會撫養費的主要征收目標將轉變為三孩以上超生家庭。9月18日,北京開始就本市的社會撫養費征收管理辦法展開為期1月的征求意見。記者梳理各地政策文件發現,目前,已有20余省份針對“超生”現象明確了社會撫養費標準。不少地區的標準與超生人群收入、職業等掛鉤,對于3胎以上的超生、重婚超生等,更是加大征收力度。
據悉,此次《北京市社會撫養費征收管理辦法》的決定(草案送審稿)改動取消了原來條款中對違反規定生育第二個子女的夫妻或者非婚生育子女的公民征收社會撫養費的規定,改為對不符合規定生育第三個及三個以上子女的夫妻或者非婚生育第三個及三個以上子女的公民,每多生育一個子女,按照市統計部門公布的城鎮居民或者農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至10倍征收。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全面兩孩”政策正式落地以來,除新疆、西藏兩地外,全國已經有29個省份陸續修訂了本地區的計生條例。
社會撫養費征收一般程序:
一、人口計生局、受委托的街道(鎮)發現公民有違法生育嫌疑的,應當填寫違法生育對象個案報告單,同時予以立案并填寫立案審批表。
二、至少兩名具有行政執法證的執法人員負責調查取證,收集當事人的婚育情況、戶籍情況、戶口性質、職業、收入證明及子女戶籍申報、出生醫學證明等材料,同
時制作調查筆錄,被調查人須在筆錄上簽字按手印。證據材料應標明來源出處、取證日期,有執法人員或證據提供者簽字,復印件應注明與原件核對無誤。
三、調查結束后應當制作書面調查報告,同時報人口計生局法規科審查,法規科人員參與調查取證的報局分管領導審查。
四、制作《社會撫養費征收告知書》及《社會撫養費征收告知書送達回證》,并告知當事人在收到告知書3個工作日內依法享有陳述和申辯的權利。
五、社會撫養費征收告知書送達3日后方可制作《社會撫養費征收審批表》,審批結束后方可制作《社會撫養費征收決定書》,并在作出決定之日起7個工作日內送
達當事人。按低限或高限作出征收決定的,在制作《社會撫養費征收審批表》前應當書面說明理由,待局務會研究決定后方可作出。
六、當事人自收到社會撫養費征收決定書之日起30日內足額繳納社會撫養費。一次性繳納確有困難的,自收到決定書之日起30日內填寫《分期繳納社會撫養費審
批表》,向征收機關申請分期繳納并提供有關證明材料。人口計生局在收到分期繳納審批表后30個工作日內作出是否可以分期繳納的書面決定并通知當事人。
七、當事人逾期不履行社會撫養費征收決定的,制作《社會撫養費催繳通知書》并送達當事人,同時自欠繳之日起每月加收欠繳社會撫養費2‰的滯納金。
八、當事人拒不繳納社會撫養費的,可以自當事人在法定期限內不申請行政復議或提起行政訴訟期限屆滿之日起3個月內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在申請強制執
行前應當制作《繳納社會撫養費催告書》并送達當事人,催告書送達10日后仍不繳納的應當制作強制執行申請書,申請強制執行。
九、社會撫養費征收全部到位后制作結案報告。
綜合上面所說的,違反了法律規定的超生人群是必須要給社會撫養費的,這也是給當事人的一個懲罰,因為只有國家很好的控制好人口的增長或者減少,才能使一個國家迅速的發展,所以對于國家規定的法律一定要好好的遵守,千萬不要知法犯法的做任何事情。
社會撫養費征收標準是什么
各地超生社會撫養費標準是什么
未到法定結婚年齡生子社會撫養費怎么算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涉外婚姻孩子如何上戶口
2021-01-13婚姻法調整哪些法律關系
2021-01-24侵害名譽權的構成要件
2021-03-23可以提出專利異議的理由
2020-11-09侵犯商業秘密罪處罰怎么規定
2020-12-01交通事故死亡賠償城市與農村標準各是多少
2021-02-28到期債權執行異議
2021-03-19學生在校磕掉牙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25業主大會及業主委員會的區別是什么,各自的職責和成立的程序是什么樣的
2020-12-29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方式是如何的
2021-01-31房產贈與部分轉賣需要交哪些稅費
2020-12-21事業單位集資建房屬于什么性質
2021-02-12勞動合同變更
2021-01-12哪些項目不屬于工資構成部分
2020-12-25勞動爭議是否可以工資結算了再申請
2021-02-24交通意外險與航空意外險有何區別
2021-01-06如何向航空公司索賠損失
2020-12-31兩歲小孩被撞輕傷住院四天保險公司一般陪多錢
2021-03-23車險理賠的程序怎么走
2021-02-19外資保險公司可以依法經營分出保險業務嗎
20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