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父母都是孩子的監護人,日常生活中要照顧其學習成長。如果父母有虐待孩子的行為,其它人可以要求變更監護,自己申請成為監護人。那么,如何申請成為孩子的監護人?當事人要準備好申請書及其它證明材料,交給當地法院裁決,下面我們就一起通過本文了解下吧。
一、如何申請成為孩子的監護人?
民法通則規定的指定監護的權力機關,是被監護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或村民委員會。指定監護可以用口頭方式,也可以用書面方式,只要指定監護的通知送到被指定人,指定即成立。被指定人不服指定的,可在接到指定通知次日起30天內向人民法院起訴,由人民法院裁決。指定監護被指定人未提起訴訟時,自收到通知后滿30天后生效;在提起訴訟時,自法院裁決之日起生效。
二、哪些人可以成為監護人?
1、未成年監護人的確定
對未成年人確定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的確定又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未成年人的父母是他們的監護人。
(2)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有監護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或者與未成年人關系密切的、愿意承擔監護責任,又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其他親屬和朋友作為監護人。
(3)若無上述法定監護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2、精神病人監護人的確定
對精神病人確定的監護人。從公民的民事行為能力的角度來看,精神病人可分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但法律規定的擔任監護人的順序是相同的。擔任監護人的順序是:
(1)配偶;父母;成年子女;
(2)其他近親屬;
(3)關系密切的、愿意承擔監護責任,并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其他親屬和朋友;
(4)若無上述法定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綜上所述,監護是重要的民事權利,孩子及沒有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都需要他人監護。申請當監護人的,首先要符合條件,然后準備好身份證、監護證明等材料,到當地法院提交申請,請求法院做出裁決。當事人履行監護義務的時候,對孩子的財產要合理保管,不得擅自占用。
什么是監護權,監護權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監護人證明在哪里開具
繼母或繼父是法定監護人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不能解除勞動合同的6種人
2020-12-21車禍受傷后的索賠流程
2020-11-20法院判決的贍養費可以公司代扣工資嗎
2021-02-10父親無撫養能索取贍養費嗎
2020-11-15哪些交通事故由保險公司賠償
2021-01-01斷絕父子關系能分家產嗎
2021-01-11父母一方去世房產如何繼承
2021-02-15存單質押孳息處理方式有哪些
2021-02-18行政訴訟網上能立案嗎
2020-11-262020年房產稅如何征收
2020-12-13哪些人可以辭退
2020-12-09勞動仲裁員聘任期是幾年
2021-02-18合同法定解除,還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2021-03-10生產者的產品責任法律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15什么是產品責任險
2021-01-03產品責任保險賠償處理
2021-02-09國內運輸保險的保險范圍有哪些
2020-11-08兩種引發保險糾紛的情形
2020-12-26保險合同變更中的關鍵詞主要包括了哪些
2020-11-12汽車車身險的保險責任是怎么規定的
20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