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律上的監護人定義是什么?
監護人是指對無行為能力或限制行為能力的人的人身、財產和其它一切合法權益負有監督和保護責任的人。一般來說,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及其他有嚴重精神障礙的人,都應設置監護人。我國《民法通則》規定的監護人有以下三種情況:被監護人的近親屬,包括、成年子女、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和朋友。這些人雖然與近親屬不同,沒有必須擔任監護人的法律上的義務,但是,有些是自愿承擔監護責任的,經所在單位或者居委會、村委會同意,可以擔任監護人。
二、監護人的責任都有哪些?
1、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等合法權益
被監護人出于民事行為能力的限制,不具備全面充分的自我保護能力,相對容易遭受到來自外界的的侵擾和損害。對此,監護人有權利和職責予以保護。
2、管理被監護人的財產
監護人可以依法合理利用和處分被監護人的財產。
3、代理進行民事活動和民事訴訟活動
根據《民法通則》第14條的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監護人所代理進行的活動領域不限,較多地表現為諸如買賣、租賃、借貸等財產性質的活動,也可涉及一些人身性質的民事活動。
4、教育和照顧被監護人
監護人應當盡到教育和照顧被監護的未成年人的職責,使其獲得身心健康和生活的安定。
5、對被監護人給他人造成的損害承擔民事責任
《民法通則》第133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監護人依法履行監護的權利,受法律保護。監護人如果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利益應當承擔責任;給被監護人造成財產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監護人說白了就是照顧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飲食起居,并且對其日常的行為活動進行監管和教育的。對于被監護人來說,可以選擇的監護人不止,局限于自己的親生父母的,有些親生父母意外去世和虐待自己親生孩子的,其他的近親屬也是可以成為監護人的,除了近親屬,其他的社會無關人的自愿擔任監護職責的,法律上也是支持的。
怎么申請變更監護人,申請變更監護人的程序
監護人的確定標準
未成年人法定監護人的職責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車禍評殘需要多少錢
2021-01-09贈與合同部分履行還可以任意撤銷嗎
2020-11-24土地轉讓合同模板是什么
2021-01-31不同意管轄裁定怎么辦
2020-12-15撫恤金第二順序是等額繼承嗎
2021-03-18房租中介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2020-11-16事實勞動關系證人證言可以證明嗎
2021-01-12終身壽險是什么意思
2020-11-08房屋財產險需要的資料有哪些
2021-02-08怎樣適用保險合同中的不利解釋原則
2020-12-23獲賠17萬 隨州國壽新簡身險理賠第一單
2021-02-02買夠十五年的職工養老保險,年齡不夠,還要補交嗎
2021-01-28保險公司定損和修車廠不一樣怎么辦
2021-01-25車禍撞死人保險賠多少錢
2021-03-01兼業保險代理人形式
2021-03-19稅務代理的種類
2021-01-06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承包方式有哪些
2021-02-12土地法知識小輯
2020-11-10土地管理法
2020-12-25國有劃撥土地轉讓
20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