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法總則中監護人有哪幾種類型?
對無行為能力人和限制行為能力人(包括未成年人和無行為能力或限制行為能力的精神病患者)進行監護的人。一些國家的法律規定,監護人分為3種:
1、由后死亡的父或母于遺囑中指定者,稱指定監護人。
2、由法律規定的一定范圍的親屬依一定順序充任者,稱法定監護人。
3、由監護機關或法院選定者,稱選定監護人。《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有監護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擔任監護人;與未成年人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經有關單位同意后,也可以擔任監護人。
二、監護人的職責有哪些?
監護人的責職:
監護是指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合法權益進行監督和保護的一種民事法律制度。作為監護人主要有以下職責:
1、保護被監護人的身體健康,照顧被監護人的生活;
2、管理和保護被監護的財產,代理被監護人的民事活動,在被監護人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或與人發生爭執時,代理其進行訴訟。
3、對被監護進行管理和教育,對被監護人損害他人合法權益的行為,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三、行使監護權應該注意什么?
1、監護人應當謹慎、全面的履行監護職責,若監護人不當履行或履行監護責任嚴重失職,應當根據過錯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提醒家長,在雨季或家庭附近有施工工地的,應當更加謹慎、全面的履行對孩子的監護職責,以免出現安全事故。
2、無民事行為能力的公民沒有對危險的認知能力和預防能力,監護人在明知存在危險或可能存在危險的情況下,應當謹慎、全面地加強對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看管,盡最大努力避免侵害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身體權、健康權、生命權的事情發生,若未盡到監護責任,應當按照過錯程度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
實際上,除了當事人的親生父母以外,其他在法律規定范圍當中可以擔任監護人的近親屬很多時候都是一種相互推諉的狀態,所以由法院選定監護的這種情況也比較常見一些。而且父母如果沒有發生一些什么極端情況的,像是指定監護和選定監護的這種監護人類型一般也用不上。
指定監護人證明格式
未成年人法定監護人的職責有哪些
監護人的確定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拘留屬于聽證范圍嗎
2021-01-30隨意提管轄異議可能會被罰款嗎
2021-03-16精神損失費賠償范圍的法律依據
2020-11-10行政處罰多久可以取
2020-12-18網簽的房屋可以保全嗎
2020-12-20民法建筑物區分所有權
2020-11-17業主委員會成立的條件和流程是什么
2021-01-05未支付經濟補償與加付賠償金要如何適用
2020-12-05工會的社會職能
2021-02-05因丈夫婚外戀訴離婚,妻子能否請求損害賠償
2021-02-11哪些情況下勞動爭議不得仲裁
2021-02-02單位交意外保險工傷怎么賠償
2020-12-05定期壽險具體有什么特點
2020-12-03淺析保險人在保險合同中欺詐行為的認定與救濟
2020-11-17可否要求退還保險金
2021-01-15保險人履行給付義務應具備哪些條件
2020-12-13補償性保險合同與給付性保險合同的區別有哪些
2021-02-23保險合同有哪些法律特征
2021-01-04保險公司財產損害賠償答辯狀
2021-01-17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司法解釋二有什么具體內容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