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上規定誰是父母的監護人?
我國《民法通則》規定的監護人有以下三種情況:被監護人的近親屬,包括父母、成年子女、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和朋友。這些人雖然與近親屬不同,沒有必須擔任監護人的法律上的義務,但是,有些是自愿承擔監護責任的,經所在單位或者居委會、村委會同意,可以擔任監護人。
如果沒有上述監護人,則由社會和國家負責,由所在單位或者居委會、村委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一)未成年人的法定監護人:首先應當由其父母擔任,如父母死亡或者無監護能力的,按下列順序由以下人員擔任:①祖父母、外祖父母;②成年的兄、姐;③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單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或者民政部門。
(二)精神病人的法定監護人:按照下列順序由以下人員擔任:①配偶;②父母;③成年子女;④其他近親屬;⑤精神病人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此外,與精神病人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朋友愿意擔任監護責任,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也可以擔任監護人。
(三)未成年人或者精神病人沒有上述范圍的近親屬或近親屬喪失監護能力的,有關單位或居委會、村委會可以從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的其他近親屬、朋友中指定監護人。當近親屬對于由誰擔任監護人發生爭議時,有關單位、組織可以進行調解并從他們中間指定監護人。
(四)法定監護人或指定監護人因故暫時無法行使監護權,可將監護職責部分或全部委托他人承擔。受委托擔任監護人的人為委托監護人。在此情形下,除有特別規定之外,被監護人致人損害的民事責任仍由法定監護人或指定監護人承擔,但委托監護人對此確有過錯的,應承擔連帶責任。
在一般情況下成年人是沒有自己的法定監護人的,他們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有監護人的對象一般為未成年人以及精神病人等,但父母會老去,他們慢慢失去了民事行為能力,雖說他們的第一順位監護人是配偶,但真正起到監護責任的還是他們拉拔那么多年成才的子女。
家庭戶主是不是就是法定監護人?
怎么申請變更監護人,申請變更監護人的程序
監護人證明在哪里開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羈押37天無罪釋放國家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06實習期工資會漲嗎
2020-11-30法人牽扯股權質押如何解除
2021-02-04安置房抵押貸款嗎
2021-02-20電動自行車逆行被摩托車撞了是哪方的責任
2021-03-08送達方式有幾種
2021-02-20離婚訴訟財產分割雙方不能達成一致怎么辦
2020-11-14特殊情況遺產如何分配
2021-02-17銀行不同意放款擔保合同有效嗎
2021-02-12在商場受傷了十級傷殘怎么辦
2021-02-08什么是業主委員會,業主委員會有哪些職責
2020-11-10付定金簽訂金協議前要注意什么
2020-11-16中介賣房有哪些侵權現象
2021-02-21找房屋中介要注意什么
2021-01-17暫住證過期了重新辦都需要什么材料
2020-11-29怎么認定勞動合同變更是否合理
2020-11-09勞動合同中止怎么恢復
2021-02-14實習期的員工辭職書范文是怎樣的
2020-12-11合同規定“可根據需要進行調崗”是否有效
2020-12-18勞動爭議調解協議書效力如何,有強制力嗎
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