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護人自身樹立了正確的監護意識才能以身作則的去影響到未成年人的個性,人們平時也不會對未成年人的監護順序特意去關注的,因為也都習慣了當事人的父母去履行這種監護的職責。可是如果監護人自己就是屬于精神病人,其他人的也應該知道未成年人監護人的順序除了父母以外,首先是外祖父母,兄弟姐妹,然后才是其他的近親屬。
一、未成年人監護人的順序是什么?
第二十七條 【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及其監護順序】 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監護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下列有監護能力的人按順序擔任監護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其他愿意擔任監護人的個人或者組織,但是須經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同意。
在理解法定監護人的順序規定時應注意以下兩點:
1、在先順序人優先于在后順序人擔任監護人。
但是,此順序可依監護人的協議加以變更。
2、在先順序人為二人以上時,既可全體同作監護人,也可依其協議只由部分人做監護人。
二、民法總則監護人的職責包括哪些?
《民法總則》
第三十四條 監護人的職責是代理被監護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等。
監護人依法履行監護職責產生的權利,受法律保護。
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合法權益的,應當承擔法律責任。
第三十五條 監護人應當按照最有利于被監護人的原則履行監護職責。監護人除為維護被監護人利益外,不得處分被監護人的財產。
未成年人的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在作出與被監護人利益有關的決定時,應當根據被監護人的年齡和智力狀況,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愿。
成年人的監護人履行監護職責,應當最大程度地尊重被監護人的真實意愿,保障并協助被監護人實施與其智力、精神健康狀況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對被監護人有能力獨立處理的事務,監護人不得干涉。
有能力監護的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要先于兄弟姐妹,但監護制度在實際生活當中落實的也非常的不到位,因為有很多的精神病人他們自己也有孩子,但是其他大多數的人還是有一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真正全面推進我國監護制度的落實還是做的不到位的。
未成年人法定監護人的職責有哪些
怎么申請變更監護人,申請變更監護人的程序
指定監護人證明格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拆遷協議當時不給算違法嗎
2020-12-02反擔保成立須要什么條件
2021-01-16治安拘留十天可以保釋嗎
2021-01-11結婚的法定程序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10贍養人負有哪些贍養義務?
2020-12-21工亡賠償的勞動爭議是一裁終局嗎
2021-02-18未經批準在名稱中使用“銀行”字樣的會坐牢嗎
2020-12-17合同變更的原因包括什么方面
2020-12-23夫妻相互繼承遺產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4顧客在商場受傷,該怎樣處理
2021-02-15房產面積的測量是怎樣規定的
2021-01-13正常離職有沒有補償金
2021-02-18指定人壽保險受益人需要注意哪幾點
2021-01-152020農業保險一畝地交多少錢
2021-01-30買了飛機延誤險怎么賠償
2020-11-28無保險利益人投保合同案例
2021-02-09責任保險合同中仲裁條款效力
2020-12-23保險公司的組織形式是怎樣的
2020-12-06對保險法適用范圍是如何規定的
2020-12-14保險經紀人的民事法律責任有哪些
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