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作為我們讀者來講,應該都能夠聽說,如果想要成為監護人,應該有一定的條件限制,那今天我們就不能討論一下,在法律上監護人的職責都有哪些?根據相關標準,監護人應該對未成年人以及其他人進行一定的監護職責,具體來看下面的文章。
法定監護人的職責
監護人的法定職責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保護被監護人的人身、財產等合法權益
被監護人出于民事行為能力的限制,不具備全面充分的自我保護能力,相對容易遭受到來自外界的的侵擾和損害。對此,監護人有權利和職責予以保護。
(二)管理被監護人的財產
監護人可以依法合理利用和處分被監護人的財產。
(三)代理進行民事活動和民事訴訟活動
根據《民法通則》第14條的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監護人是他的法定代理人”。監護人所代理進行的活動領域不限,較多地表現為諸如買賣、租賃、借貸等財產性質的活動,也可涉及一些人身性質的民事活動。
(四)教育和照顧被監護人
監護人應當盡到教育和照顧被監護的未成年人的職責,使其獲得身心健康和生活的安定。
(五)對被監護人給他人造成的損害承擔民事責任
《民法通則》第133條規定:“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造成他人損害的,由監護人承擔民事責任。”監護人依法履行監護的權利,受法律保護。監護人如果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人的合法利益應當承擔責任;給被監護人造成財產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
二、哪些人可以成為監護人
監護人必須具有完全行為能力,并依法律規定產生。 監護人是指對無行為能力或限制行為能力的人的人身、財產和其它一切合法權益負有監督和保護責任的人。一般來說,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及其他有嚴重精神障礙的人,都應設置監護人。我國《民法通則》規定的監護人有以下三種情況:監護人的近親屬,包括父母、成年子女、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孫子女、外孫子女。
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和朋友。這些人雖然與近親屬不同,沒有必須擔任監護人的法律上的義務,但是,有些是自愿承擔監護責任的,經所在單位或者居委會、村委會同意,可以擔任監護人。
如果沒有上述監護人,則由社會和國家負責,由所在單位或者居委會、村委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對于監護人的職責,小編以前也給您詳細的介紹了許多的內容,更多的也是希望讀者能夠詳細的了解國家對監護人的相關規定,那么這個時候如果遇到監護人的職責是哪些內容的情況下,讀者就能夠非常明白了,還想了解更多,請隨時咨詢我們律師。
監護人證明在哪里開具
變更監護人申請書范本
指定監護人證明格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履行勞動法私企能例外嗎
2021-02-03工傷賠償申請怎么寫
2020-12-20法定代表人與法人代表人有哪些差異
2021-01-02網絡語言攻擊能定罪嗎
2021-02-09交通事故怎樣選定管轄法院
2020-11-15商業銀行破產給賠付嗎
2021-01-08勞務輸出的內容
2021-03-02勞務外包的風險有哪些
2021-01-18投保人壽保險可能會存在哪些誤區
2020-12-28產品責任是怎么構成的
2020-12-31某保險公司訴某公司保險合同一案
2020-11-29騙保之后如何處罰
2021-02-11什么叫保單現金價值
2021-01-25土地承包經營權具體指什么
2021-03-25土地承包合同需要公證嗎
2020-12-25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文本啟用
2021-03-23房屋贈與要交土地出讓金嗎
2021-01-04普寧拆遷人民防空警報設施和報廢警報器、控制終端等設備審批辦理(流程、材料、地點、費用、條件)
2020-11-18國有土地使用權拆遷后怎么處理
2020-12-11國家征地拆遷補償標準主要由什么組成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