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法通則實施前,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民事權利被侵害,民法通則實施后,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的訴訟時效期間,應當適用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和第一百三十六條的規定,從1987年1月1日起算。
民法通則實施前,民事權利被侵害超過二十年的,民法通則實施后,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請求保護的訴訟時效期間,分別為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規定的二年或者第一百三十六條規定的一年,從1987年1月1日起算。
民法通則實施后,屬于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規定的二年訴訟時效期間,權利人自權利被侵害時起的第十八年后至第二十年期間才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的,或者屬于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六條規定的一年訴訟時效期間,權利人自權利被侵害時起的第十九年后至第二十年期間才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的,提起訴訟請求的權利,應當在權利被侵害之日起的二十年內行使;超過二十年的,不予保護。
人身損害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傷害明顯的,從受傷害之日起算;傷害當時未曾發現,后經檢查確診并能證明是由侵害引起的,從傷勢確診之日起算。
權利人由于客觀的障礙在法定訴訟時效期間不能行使請求權的,屬于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七條規定的“特殊情況”。
未授權給公民、法人經營、管理的國家財產受到侵害的,不受訴訟時效期間的限制。
過了訴訟時效期間,義務人履行義務后,又以超過訴訟時效為由翻悔的,不予支持。
在訴訟時效期間的最后六個月內,權利被侵害的無民事行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沒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喪失代理權,或者法定代理人本人喪失行為能力的,可以認定為因其他障礙不能行使請求權,適用訴訟時效中止。
訴訟時效因權利人主張權利或者義務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后,權利人在新的訴訟時效期間內,再次主張權利或者義務人再次同意履行義務的,可以認定為訴訟時效再次中斷。
權利人向債務保證人、債務人的代理人或者財產代管人主張權利的,可以認定訴訟時效中斷。
權利人向人民調解委員會或者有關單位提出保護民事權利的請求,從提出請求時起,訴訟時效中斷。經調處達不成協議的,訴訟時效期間即重新起算;如調處達成協議,義務人未按協議所定期限履行義務的,訴訟時效期間應從期限屆滿時重新起算。
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五條、第一百三十六條規定的訴訟時效期間,可以適用民法通則有關中止、中斷和延長的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履行中有爭議可不可以中止
2021-01-29司法強拆程序是什么
2021-01-07破產法司法解釋
2021-03-20盜竊罪和侵占罪的區別
2021-02-03交通肇事逃逸與交通肇事有什么不同
2021-02-24離婚協議中有遺囑有效嗎
2021-02-07能否主張繼承違建房產
2021-03-08兼職算雇傭關系嗎
2021-01-06兒童意外險可以賠付別人嗎
2021-02-02新車自燃廠家賠嗎
2021-02-11出車禍修車保險公司賠多少錢
2021-02-13保險代理人的三大種類
2021-02-17國有土地出讓違約金可減免嗎
2021-01-28如何在評估程序中提高拆遷補償
2021-02-06拆遷安置補償沒有談攏,拆遷方可以強制拆房嗎
2021-02-04有關拆遷委托協議書樣本是怎樣的
2020-11-24房改后產權人是個人的公房,遇到拆遷補償款全部歸個人所有嗎
2021-01-19公租房的拆遷補償款怎么分割
2020-11-17鉅隆地產3.65億元拿下羅村三舊改造地塊
2021-01-17征地拆遷中需要知道這些主體
2021-02-11